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折返机制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的核心问题解析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有治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01折返机制基础理论

折返机制是心律失常的主要诱因之一,尤其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以及其他心律失常中扮演重要角色。这种机制可能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后果,如心力衰竭或脑卒中,严重干扰血流动力学。要形成折返,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关键条件:首先,存在两条并行且首尾相连的传导通路,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具有电传导功能的环路;其次,这两条通路的不应期存在差异;最后,它们的传导速度也不相同。

折返的发生依赖于环路中不同通路在传导速度和不应期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又与动作电位的形态特点紧密相关。通过药物干预可以改变动作电位的形态,进而治疗折返性心律失常。

在房室结中,双径路的结构特点使得折返的发生成为可能。房室结的快慢通道差异为折返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种结构基础允许快通道和慢通道的不同组合,从而引发不同类型的心动过速。折返环在心脏中并不罕见,它们可能是先天的,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常见的折返环,也可能是后天形成的,例如在心肌梗死或心肌病患者中。此外,心脏起搏器双腔起搏器的植入也可能导致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

02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机制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主要分为慢快型、快慢型和慢慢型三种类型,其中慢快型最为常见,约占90%。慢快型AVNRT通过慢径路前传与快径路逆传形成折返,心动过速多见于女性,并可由迷走神经活动终止。

在慢快型AVNRT中,心电图特点包括窄QRS、节律规则,且频率位于-次/分之间。由于折返激动的前传速度与逆传速度相当,心房与心室会同时除极,因此不会出现逆传P’波。同时,在心电图上通常表现为P波狭窄,II、III、aVF导联上出现假S波等特征。

除了慢快型,快慢型AVNRT的发生机制涉及到快通道与慢通道的不同组合。具体来说,快慢型是由于兴奋信号通过快通道前传,同时通过慢通道逆向传播,而慢慢型AVNRT则是通过两条慢通道形成折返。

心电图观察可以捕捉到特征性的假S波,以及P波形态等信息,然而心内电生理检查对于诊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则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提供更为详尽的信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