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及图像质量控制以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症状 http://m.39.net/pf/a_4800901.html

CT冠状动脉造影是对设备硬件、软件及患者情况(呼吸、心率)要求最高的一种CTA检查,由于心脏不停的跳动,CT扫描不容易获得冠状动脉清晰的CT图像,一直以来限制了心脏CT成像的临床应用。而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以及MSCT时间分辨力的提高,使获得冠状动脉CTA成为可能。今天便和大家分享一下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及图像质量控制。

一、适应证

1.冠状动脉疾病的筛选。2.各种血管重建术的术前定位、术后复查,血管重建术的术后复查。3.未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在行心脏手术(如瓣膜置换术)前排除冠状动脉狭窄性疾患。4.心肌梗死患者稳定期复查。

二、相关准备

1.心理干预:检查前向受检者介绍检查过程及可能出现的正常反应,以消除受检者的紧张情绪,有利于控制心率。2.控制心率:随着CT时间分辨率的提高,冠脉扫描对心率控制的要求逐渐降低。3.呼吸训练:训练受检者做深吸气、屏气及呼气动作,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训练质量,包括屏气时间及屏气时心率变化,屏气不佳患者不宜冠状动脉CTA检查。4.安装心电图电极:电极片需要在上臂上举后粘贴,注意避开骨骼。

三、检查技术

1.对比剂注射方案:(1)对比剂注射方案:对比剂浓度为含碘~mg/ml,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配合使用生理盐水。64排CT机型对比剂用量65~85ml,后64排机型对比剂用量35~75ml,体重大于75kg时对比剂用量按1.5ml/kg增加,同时增加注射流率。(2)根据体重确定对比剂注射流率:体重60kg,流率为3.5ml/s;体重≥60kg且75kg,流率为4.0ml/s;体重≥75kg,流率为5.0ml/s。(3)使用生理盐水:静脉推注生理盐水可以代替部分对比剂的效果,减少对比剂用量和上腔静脉的高衰减伪影。(4)实时血流检测法(bolus-tracking):设定降主动脉层面(气管隆突下1cm)作为监测层面,当降主动脉层面CT值达-HU预定阈值后,自动最短延时时间触发扫描。2.扫描体位与参数:(1)体位:仰卧位,头先进,两臂上举抱头,身体置于床面正中,侧面定位线对准人体正中冠状面。(2)定位像:常规扫描胸部冠状位和矢状位,双定位有利于将心脏图像定位到显示野中心。(3)扫描范围:根据检查需要设定扫描范围。①常规冠状动脉CTA扫描从气管隆凸到心底,包括整个心脏。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复查静脉桥,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到心底,包括整个心脏大血管。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复查动脉桥,扫描范围从锁骨下动脉到心底,包括整个胸骨、心脏大血管。(4)参数:①平扫:层厚≤2.5mm,层间距2.5mm,视野25cm×25cm,管电压kV,前瞻心电门控,显示野固定不动。②冠状动脉CTA:层厚0.5~1.0mm,层间距0.5~1.0mm,采用心电门控扫描方式。

四、心电门控扫描方式

1.心电前瞻门控扫描(序列扫描):根据前3~5个心动周期的搏动,预测下一个心动周期R波的位置,并在相应的时相触发扫描。2.心电回顾门控扫描(螺旋扫描):采用螺旋扫描方式,心电信号和原始数据被同时记录下来,根据心电图信号采用回顾性图像重建。

五、图像处理和质量控制

1.心电图编辑:心电图编辑方法有消除、忽略、插入和R波偏移等。(1)接受或拒绝系统发现的任何心律失常。(2)如有需要,增加新的APB/VPB。(3)如果需要,可以添加、删除或移动相位点。(4)在单个ECG周期内调整或移除相位重建条,以补偿局部不规则现象。2.图像显示:平扫的窗宽~HU,窗位35~45HU;增强扫描窗宽~HU,窗位~HU。3.冠状动脉重建时相的选择:心率65次/min,在舒张末期,即70%~80%时相;当心率为70~80次/min时,右冠状动脉最好时相为45%~50%时相,左冠状动脉为70%~80时相;心率80次/min时,选择40~50%相位重建时相。附:心律失常评估回顾CT的发展历程,CT的升级换代一直侧重在图像质量的优化以及检查成功率的提升方面,在冠脉CTA成像方面,无非就是解决冠脉扫描的高心率和心律不齐的问题。而随着CT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飞利浦推出了一款革命性的、将能谱成像全面推向临床的CT产品—IQon光谱CT,IQon光谱CT不仅仅能够完成常规的冠脉扫描,还能够通过一次扫描得到心脏光谱成像,真正实现了多参数一站式心脏光谱成像。

冠脉高心率成像

冠脉低剂量成像

冠脉斑块成分分析

冠脉支架狭窄评估

心肌活性评估

IQon光谱CT一站式心脏光谱成像,扫描流程与常规冠脉CTA扫描相同,通过一次心脏的增强扫描,不仅可以实现“四低”(低对比剂浓度、低对比剂用量、低流率、低辐射剂量)心脏光谱成像,而且同步获得冠脉CTA、心肌活性、支架内再狭窄、斑块性质等定量、定性分析多参数数据,极大地提高了单次冠脉检查的诊断效能。

撰稿、排版:崔华峰

校稿:关光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