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室性期前收缩,
3,加速的室性逸搏。
分析:
R4、5、6QRS波群宽大畸形,其前无相关P波,联律间期0.8~1.5s,是加速的室性逸搏。
第7、8个QRS波群宽大畸形,提前出现,联律间期<0.6s,代偿间歇完全,其前无相关P波,是室性期前收缩。
R4、5、6、7、8是加速的室性心律(来源于心室),前3个的自律性要低于后2个的自律性。
红色标记的都是窦性P波,在室性心律中可以看到规律的窦P(PP间距略有不同),是房室分离,这是室速和室性心律的重要特点。
一、心室自律性
心室内传导系统,激动发放的频率20-40bpm。室内起搏点丧失自律性,出现心室停搏;室性起搏点自律性降低,出现过缓的室性心律;自律性轻度增高,出现加速的室性心律;自律性中度增高,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自律性重度增高,产生心室扑动;自律性极度增高,产生心室颤动。
二、加速的室性逸搏
心室内起搏点自律性强度轻度增高引起的单个或连续两个室性搏动,称为加速的室性逸搏。是介于室性逸搏与室性期前收缩之间的主动室性心律失常。
(一)室性ORS波群
相对较早发生的QRS-T波群为室性,其前无相关心房波,但可有被干扰的窦性P波或与室上性激动共同引起心室除极产生室性融合波。根据QRS波群形态,可推测出室性QRS波群的起源部位。加速的室间隔逸搏,QRS时间90-ms,波形与窦性ORS-T大同小异,加速的心室肌性逸搏,QRS时间ms,波形宽大畸形。
(二)联律间期
前一基本心律的QRS起点至室性QRS起点的一段时限,称为加速的室性逸搏的联律间期,在~ms。出现多个加速的室性逸搏时,它们的联律间期常有明显的差别(如图),反映了室性起搏点自律性强度的不稳定性。
(三)室性融合波
窦性心律与加速的室性逸搏或在心房颤动情况下出现的加速的室性逸搏,可经常出现室性融合波。室性融合波的形态介于基本心律与室性QRS-T波形之间。
三、室性期前收缩引起PR间期延长产生机制有2种解释
/p>
①室性期前收缩激动逆行传入房室结,使其发生新的不应期,下一次窦性激动抵达房室结区时,恰遇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的相对不应期中,而发生干扰性P-R间期延长。
②室性期前收缩激动受阻于房室结快径路,下一次窦性激动改由房室结慢径路下传心室,PR间期突然延长。
四、房室分离
房室交界区是心脏传导系统的交通枢纽,窦性、房性、交界性激动下传心室,交界区下部或心室的激动逆行上传,都必须经过房室交界区。交界区不仅是隐匿传导、干扰最易发生的地方,也是分离的好发部位。连续三次或三次以上窦性或房性激动与交界性或室性激动在房室交界区发生绝对干扰所形成的分离,称为干扰性房室分离。
伴有心房或心室夺获者,称为不完全干扰性房室分离;
无夺获心搏者称为完全干扰性房室分离。
诊断要点:
(1)心房波与心室波无关系。
(2)心房波出现于房室传导系统生理性绝对不应期内。
(3)心房波与心室波的频率相等者,诊断为等频性房室分离。
(4)有心室夺获者诊断为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不伴有心室夺获者,诊断为完全性房室分离。
陈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