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献速递第期使用射频消融治疗结 [复制链接]

1#

大家早安,今天的文献速递我们一起学习的来自中国学者——医院介入科*金华、顾仰奎教授团队的研究,本研究明确了结直肠癌的原发部位影响了肝转移射频消融治疗后的结果。

使用射频消融治疗结肠直肠肝转移时,原发部位是否会影响结果?

摘要

目的:确定原发肿瘤部位是否为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射频消融(RFA)结果的预测因子。

材料和方法: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了这项回顾性研究。从所有患者获得书面知情同意书。从年1月至年12月,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例异时CRLM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分析。在原发性于左侧结肠直肠癌(LSCRC)或原发性于右侧结肠癌(RSCC)的两个患者群组之间分析复发率(RR)和总生存期(OS)。

结果:所有患者的总RR为59.8%。LSCRC队列患者的RR和非局部复发率(NLR)低于RSCC患者队列(49.0vs70.6%,p=0.和21.6vs41.2%,p=0.)。RSCC和LSCRC的5年OS分别为14%和30%。中位OS的两个队列之间存在显着差异(RSCC和LSCRC分别为29.4和40.3个月,p=0.)。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部位,肝转移灶数目,肿瘤大小,癌胚抗原水平,分化程度,TNM分期,化疗和RFA边缘均在预测OS方面具有显著性。当这些变量随后进入多变量模型时,RSCC(p0.;风险比


,6.2)和肿瘤大小([3cm](p=0.;HR,3.9)是显著的。

结论:LSCRC和肿瘤大小(≤3cm)是CRLM中RFA的独立预测因子,可产生更好的肿瘤治疗效果。

对于无法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livermetastases,CRLM)患者的随机II期研究(CLOCC),联合治疗(全身化疗加RFA)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27.6%,而全身化疗仅为10.6%(p=0.)。RFA已被外科和放射学界接受为无法切除的CRLM患者的有吸引力的治疗方式。

发生在脾曲近端或远端的结直肠癌在胚胎发育、血液供应、宏观病理学和临床病理学参数方面存在差异。右侧结肠癌(Right-sidecoloncancer,RSCC)是典型的体积大、外生、息肉样病变,伸入管腔并导致严重贫血,而左侧结直肠癌(left-sidecolorectalcancer,LSCRC)是典型的浸润性、收缩性病变,包围管腔,常导致梗阻。低分化腺癌或印戒细胞癌和粘液腺癌在RSCC中比在LSCRC中更常见。RSCC通常处于更晚期的阶段。RSCC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LSCRC患者。癌症原发性部位的不同方面是否会影响CRLM的复发率(recurrencerate,RR)和RFA的长期预后尚不清楚。

结果

在倾向匹配校正之后,两个队列中的匹配患者具有平衡的特征。名患者共接受了枚CRLM的RFA(RSCC组93例,LSCRC组92例)。

所有名患者的总RR为59.8%。LSCRC组患者的RR低于RSCC(分别为49.0%和70.6%,p=0.)。两组之间局部复发(LR)和肝外复发(HER)无显著差异(分别为p=0.和0.)。但对于非局部复发率(NLR),存在显著差异(p=0.;分别为21.6%和41.2%)(表2)。

表2LSCRC组和RSCC组的复发率

从接受RFA治疗开始所有名患者的中位OS和1年,3年,5年OS率分别为32.2个月和89%,43%,23%,。一年,三年和五年的OS率在RSCC队列中分别为90%,37%和14%,在LSCRC队列中分别为92%,61%和30%。中位OS的两个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9.4±2.3月vs40.3±4.5月,分别RSCC和LSCRC)(p=0.)。Kaplan-Meier生存曲线如图2所示。

图2.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两组患者的中位OS有显著差异(p=0.)。

单变量分析显示原发肿瘤侧(p0.),肝转移数(p=0.),肿瘤大小(p0.),CEA水平(p=0.),化疗(p=0.),分化程度(p=0.),TNM分期(p=0.)和RFA边界(p=0.)是OS的重要预测因子。随后,将重要变量输入多变量模型以确定OS的独立预测因子。原发肿瘤侧(RSCC)(p0.;风险比


,6.2)和肿瘤大小([3cm](p=0.;HR,3.9)是较短OS的独立预测因子(表3)。

表3运用竞争风险回归模型对OS相关因素的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

讨论

我们的研究表明,原发肿瘤侧的位置是接受RFA治疗CRLM的患者RR和OS的独立预测因子之一。LSCRC组中CRLM的RFA具有比RSCC组中更低的总RR和更长的中位OS。我们将复发分层为LR,NLR和EHR。LR和EHR没有显著的意义。RSCC组中的NLR显著高于LSCRC组中的NLR。与LSCRC组相比,RSCC组中的患者更有可能在RFA后发生新的肝转移并且存活期更短。

Bufill首先展示了两种不同的结肠癌遗传类别,并且从那时起就有了基于这一概念的各种研究。胚胎中肠发育成右侧结肠,而胚胎后肠发育成左侧结肠。通常,RSCC的症状通常非常模糊或非特异性。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在没有明确诊断的情况下接受对症治疗,并且直到发展为晚期才发生特异性症状(例如阻塞和出血)。这些患者在诊断和治疗时由于已是晚期而存活率较低。

Yamauchi等人证实结肠直肠癌的分子特征沿着肠道亚位点逐渐变化。他们发现CpG岛甲基化表型(CIMP),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BRAF突变,从直肠到升结肠逐渐线性增高。这些结果表明,起源于右侧结肠的肿瘤分化程度较低,侵袭性较强且发展较快,导致生存率较低。

由于肝脏复发(LR+NLR)是最常见的复发位置,肝动脉灌注(HAI)联合全身化疗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治疗选择,特别是对于接受肝转移RFA的RSCC患者。Kemeny报道,HAI联合全身化疗显著降低了肝脏复发并延长了接受肝切除术的CRLM患者的长期生存。Koerkamp通过一项包括名患者为期20年的回顾性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因此,控制肝转移和减少新转移对于CRLM的治疗是必不可少的。RFA联合HAI和全身化疗可能会降低或延迟RFA后肝脏复发,尤其是RSCC患者的NLR。对于RSCC患者,我们应该在日常实践中进行更积极的治疗。

原文:

GuY,HuangZ,GuH,GaoF,ZhangT,HuangS,etal.DoestheSiteofthePrmaryAffectOut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