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专业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69452.htmlARVC,即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具有右心室心肌被进行性纤维脂肪组织所置换的特征。起初为区域性,逐渐右心室全心弥漫性受累,部分患者左心室也可受累。该病常见家族性发病,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右心扩大以及猝死。目前ARVC的心室壁组织学特征为心内膜活检显示心肌被纤维脂肪组织取代。而最新的临床病例发现,是否存在脂肪浸润已经不作为确诊ARVC的标准[1]。磁共振作为影像心肌检查的金标准,对ARVC的判断具有明显的优势。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发育不良(ARVC/D)常规分期
第一期为隐匿期,心脏几乎无形态学改变,但可发生猝死,多发生于剧烈运动时;第二期症状明显,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右心室源性心律失常为主要特征,可见明显的右室形态、功能异常;第三期为右心室弥漫加重期,表现为右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异常,右心衰竭,一般不见明显的左心受累表现;第四期为双室受累期,形态、功能呈现扩张性心肌病样改变。
案例分享
近日,广州全景心脏影像合作伙伴——心影国际医学影像中心分享了一例ARVC的案例。
患者男,39岁。自年3月发现心律不齐,已进行两次射频消融术。年2月复发,发作时心率可达bpm。家族中有直系亲属猝死病史,原因不明。院方高度怀疑ARVC并申请行CMR(心脏磁共振)作为射频术前评估,加扫胸部大血管查看血管情况。
患者年3月超声检查提示无异常(ARVC一期)(图1)。年12月超声检查结果,提示左、右室扩大;右室部分心肌运动僵硬;心包积液等情况,初步考虑ARVC(三期)(图2)。
图1.-3月超声检查结果图2.年12月超声检查结果年2月行CMR结果确诊ARVC,病情累及双室,大面积心肌纤维化;心周大血管无明显异常(图3)。
图3.心周大血管成像
电影序列,可动态多角度观察心脏运动情况,真实描绘左室收缩与舒张形态,计算EF;观察瓣膜开关情况;计算室壁厚度、心室大小以及心脏内占位观察等作用。该患者电影序列可见左、右室增大,心脏运动功能减低;右室流出道增宽;三尖瓣反流。
在延迟强化序列上,纤维组织表现为高信号,正常心肌则显示为黑色信号。因此该序列用于评估心肌活性,确定心肌损伤范围及程度。延迟强化序列:可见左室基底段—下间隔壁心内膜下、下壁、侧壁新外膜下,中央段—间隔壁心肌中层、下壁、侧壁心外膜下,心尖段—下壁心外膜下、侧壁心外膜下透壁性心肌强化。右心室游离壁下端、下壁心肌纤维化。
图4.同层心肌收缩与舒张时心脏的形态,箭头所指处可明显发现该患者心脏侧壁变薄
图5.右室流出道明显增宽
由于ARVC既往影像诊断特征之一为脂肪组织浸润心肌,因此在常规T1及T2序列上表现为高信号,磁共振的T1/T2序列对脂肪组织的特定性是其他任何检查都无法比拟的。且为了进一步确认组织特性,增加压脂序列,可对脂肪组织进行鉴别诊断。
图6.红色箭头处,为该患者在haste序列下心包脂肪信号
图7.该患者在T1/T2序列下未见明显的脂肪组织浸润(图像信息量受人为调整窗宽窗位影响)。
图8.延迟强化图像,红色箭头所指处为纤维化心肌,绿色箭头所指为健康心肌
病例总结
结合该患者CMR影像,患者出现:1.左右室大,运动功能减低;2.右室流出道增宽;3.左心室基底段间隔壁心内膜下、下壁、侧壁新外膜下,中央段间隔壁心肌中层、下壁、侧壁心外膜下,心尖段下壁心外膜下、侧壁心外膜下—透壁性心肌纤维化;4.右心室游离壁下段、下壁心肌纤维化。考虑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累及双室;同时存在三尖瓣反流的情况。图8.CMR明确的ARVC诊断标准[1]磁共振良好的组织特异性及大视野、任意层面成像及丰富的检查序列为心脏形态、功能、心肌活性等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信息,在诊断鉴别ARVC具有重要价值,也是目前最有效的无侵入性检查。但鉴于ARVC病程的复杂性以及可变性,在实际诊断中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如本例并无明显脂肪浸润的ARVC患者。期待心脏磁共振的进一步技术发展,为心脏疾病学中的各疑难杂症诊断增添更多的明确证据。医师介绍彭婉莹心脏磁共振扫描技师,于日本CVIC心脏影像检查中心技师长的系统培训,曾于医院、医院进行心脏磁共振应用方面的交流与学习,致力于CMR临床应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临床表现与诊断.魏孟严,郑明奇.《临床荟萃》年7月5日第32卷第7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