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左手先举起来,再把右手臂抬起来,慢慢来……兄弟,等你好了就可以打‘王者’了哦。”当医院康复科看到小飞(化名)时,医院康复技师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迈出一步又一步,谁都不会想到两个月前,他还是刚刚从死亡线上挣扎抢救回来,只能躺在床上的“植物人”。急救挽救生命、诊断找到病因、康复唤醒意识,经过全院多学科的努力,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家人的眼泪变成了希望的笑容。
心脏骤停从死亡线拉回
正在读初中的小飞原本是一名“篮球少年”,学校的操场经常能见到他驰骋的英姿。然而年,一次意外晕倒,他被诊断患有“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这是一种由ryr2基因突变,罕见且严重的原发性遗传性心律失常,容易引发晕厥甚至心源性猝死。从此,他不得不告别心爱的篮球,在学习之余开始主攻机器人编程,篮球飞人转型成为编程高手,还参加过市级竞赛。
不幸地是,今年5月中旬,他又在教室里突然晕倒,心脏骤停,医院抢救。作为儿联体单位,医院重症医学科张育才主任、崔云副主任、徐婷婷护士长和单怡俊主治医师共4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医院急诊科和儿科抢救,医院picu进一步治疗。
经过两周picu张育才主任团队和心内科肖婷婷主任团队的联合精心救治,小飞终于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然而,生命体征已经平稳的小飞大脑还未“觉醒”,生活不能自理,只能躺在床上,意识障碍,交流几乎没有反应,呈“半植物人”状态。为了能早日唤醒小飞,心内科肖婷婷主任勇于接力,在小飞生命体征稳定后的第一时间就安排好病房,让小飞能有亲人的陪伴。
“要像正常孩子那样和他交流”
摆在篮球飞人、编程高手面前的是从未面对过的挑战,而孩子妈妈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还在picu治疗时,崔云副主任和徐婷婷护士长就一直开导她,要树立信心并且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孩子康复,为此,还让她录下了好几段视频、音频,放给当时还处在昏迷中的孩子听,帮助孩子尽快恢复意识。
在随后开始的康复治疗中,康复科副主任冯金彩为他制定了一系列植物人促醒康复方案:运动疗法、感觉刺激(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多感官刺激、本体感觉刺激、环境刺激、条件操作等)、物理因子治疗、良肢位摆放、用芬芳、醒脑开窍的中草药做成的药枕等治疗。手把手教给父母,让他们一起参与到孩子的促醒康复中。同时安排治疗师沈统进行床边康复,早期介入,为他进行运动疗法,促醒疗法。
除了床边康复治疗,以家庭为核心的康复治疗对于小飞也是至关重要的。刚出院时,冯金彩副主任就给了小飞妈妈一张详细的清单,从肢体运动疗法到各种感觉刺激,写满了整整两页纸。治疗师沈统专门为孩子做了进一步的运动训练的指导,回家后,妈妈就严格按照这份“攻略”执行。
“按照冯主任的建议,我几乎每天一有空就和孩子聊天”。孩子妈妈和他聊篮球、聊机器人编程、聊养过的猫、小鱼、去过哪里玩……只要是小飞开心的事,几乎一个不落。渐渐地,小飞有了反应,可以对着妈妈点头、眨眼。开始一天只能回应一两次,逐渐增加到五六次。
感官的刺激更考验家长的耐心。小飞妈妈每天都会一次次地用棉签沾水或护肤液抹孩子的皮肤,用牙刷、毛笔、排刷轻轻刺激皮肤,用冷热水交替刺激,用棉签、针尖、牙签轻扎皮肤进行疼痛刺激,挠脚底板帮助恢复触觉;彩色手电筒刺激眼睛提升视觉;用咖啡、橙子、酒精、香水给孩子闻“五味杂陈”恢复嗅觉;用淡盐水刷牙,用棉签沾水、酒精、醋,酱油、芥末、苦瓜汁、辣椒等酸甜苦辣轮番上阵恢复味觉……“闻到臭味会摇头了”、“看到护士会笑了”、“说同学的信息,说对了他会点头,错了就摇头”每天,孩子都有点滴进步,令妈妈找到坚持下去的理由。
植入icd解决根本问题
一个月过去了,小飞接受的康复治疗也从简单的肢体活动“升级”为读绘本、吹气球、笛子、口琴,坐仰卧起坐……孩子也从卧床不起,恢复到在空旷地方可以慢慢走路。“能简单和我们交流,吃东西也没问题,孩子自己想吃什么,也能跟我说了。”不过要根治小飞的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还必须“治根”,出院接受康复治疗后,心内科肖婷婷主任再次对其进行了诊疗,判断必须安装icd(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才能有效防止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如果身体条件允许的话,心内科将为其做icd植入手术,拆除他体内的“定时炸弹”。术后,还要继续康复训练,帮助孩子进一步功能恢复,回归校园。
“无论在picu、康复科还是心内科,医院的医护人员在尽力医治的情况下,一直都劝我不要放弃,我很感谢他们创造的奇迹,让孩子能苏醒过来,能再一次喊我妈妈,能再一次站起来。”
撰文
徐运
编辑
?刘炫言
上观号作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