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秦聪聪通讯员卢骁
从球囊扩张到冠脉支架植入,从心律失常导管消融到结构性心脏病不开胸治疗,作为现代医学最具革命性的一大突破,心血管介入技术正在向更加微创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医以济世,术贵乎精。在心脏这块生命的中枢版图上,山东第一医院(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心内科不断求新求变、勇攀高峰,以引领专业领域的硬核前沿技术,实力守护患者心脏健康。
攻破冠脉介入壁垒
为复杂冠脉病变患者赢新机
作为一种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有效手段,冠脉介入治疗已然成为冠脉病变的一线治疗选择。然而,近年来,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增加,成为冠脉介入治疗领域亟待攻克的临床壁垒。
山东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苑海涛介绍,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冠脉钙化、冠脉慢性闭塞性病变以及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冠脉搭桥术后的支架内、桥血管再狭窄甚至闭塞患者的数量也在增加。以往针对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手段有限,临床治疗困难,临床预后也不佳。
从患者需求出发,为疏通桎梏患者生命的病变血管,医院心内科不断将先进技术应用到临床,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ELCA)就是其中一项。
“这项技术是利用光化学、光热、光机械原理,形成光脉冲、声波、空化气泡,对纤维钙化病变、血栓等进行消融与松解,使支架更容易输送,有利于支架充分扩张,并避免无复流或远端栓塞等问题,使得复杂冠脉病变患者得以成功进行冠脉介入治疗。”苑海涛说,除了支架内再狭窄、支架扩张不良、重度钙化病变、球囊不能通过的病变与慢性完全闭塞的患者,ELCA还适用于与冠脉搭桥术后静脉桥血管再狭窄的患者。
“对静脉桥血管进行介入治疗是非常高危的手术,一旦球囊扩张极易导致松软斑块的脱落,引发严重并发症。”苑海涛说,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较传统激光更安全,让更多的复杂冠脉患者可以通过介入微创治疗的办法获得冠脉血运重建。
让心脏不再乱跳
精准消融守护生命律动
心律失常是心内科的一个高频词汇。
年底,医院心内科紧急为一名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患者成功实施了我省首例急诊器质性室速消融手术,使患者转危为安。
苑海涛介绍,临床上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速、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的射频消融多为择期手术,急诊射频消融临床较少应用,急诊室速电风暴射频消融更为棘手。
三维标测系统进行复杂心律失常及房颤的射频消融术、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左心耳封堵术、零射线的绿色电生理治疗、特殊房颤患者的射频消融与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联合治疗、希氏束起博及左束支起博等复杂电生理诊疗技术……一项项先进技术的率先开展,成就他们关键时刻冲锋在前的底气。
速度与激情,演绎出一个个生的奇迹。作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山东省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专科,医院心内科近年来不断深化亚专科建设,致力打造心血管疾病一体化诊疗模式。
心衰不仅可能是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也可能由其他疾病演化而成。只有找准其背后的原因,才能实现精准施治。
“我们分别成功确诊省内首例ATTR心肌淀粉样变性遗传型及野生型患者,他们的症状表现就是进行性心衰。”苑海涛说,两位患者先前辗转求医、治疗无果,但在成功确诊后予以针对性药物治疗,心功能均有了明显改善。
不开胸换“心门”
引领结构性心脏病治疗方向
一根又一根细细的导丝,精准穿过复杂的血管,于心脏禁区的方寸之间,为一位又一位患者开拓了生命之门。也是通过这细细的导丝,结构性心脏病的治疗告别了传统的“大手术”时代。
苑海涛介绍,主动脉瓣是人体最重要的瓣膜,一旦“罢工”,就会导致心脏功能降低,身体其他部位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但是,由于风湿热、出生缺陷、瓣膜老化和感染等原因,临床中,主动脉瓣病变的患者人群不在少数。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这部分患者人数还在增加。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这一先进技术的出现,让那些高龄、合并症复杂、外科手术禁忌等高风险的患者摆脱了无法开胸置换主动脉瓣的遗憾。
据悉,TAVR手术患者不需要被开胸,通过介入导管技术,仅穿刺股动脉,逆行将装配好的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位置,代替原来有病变的主动脉瓣,恢复瓣膜功能。手术操作时间短,避免了体外循环,不需要输血,患者第二天就能下地活动,术后恢复也快。
一项项前沿硬核技术的成功开展,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而医学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从来都不乏勇进者,医院心内科将始终以守护健康为己任,锚定专业领域最前沿,为更多“心病”患者铺就健康“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