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日报记者林文婧
择一事、终一生,一袭白衣下,他们甘于奉献的初心跳动不息;用生命守护生命,一腔热血中,他们永不言弃的奋斗精神照亮千家万户。
“披星戴月,披荆斩棘,只为护佑生命。”这是人们对医师职业状态的描述,也是对医者崇高精神的赞许。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福州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1月27日起,共有24名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2名支援意大利医疗队队员逆行,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其中医生7名、护士19名,他们中有11名是*员。
近日,福州市卫健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基层健康教育宣讲大赛,激励基层卫技人员钻研业务、改善服务,当好“健康守门人”;开展系列体育活动,缓解医务工作者日常工作压力,激发广大医务人员勇于进取的优良品质。同时,举办线上抗疫图片展,宣传福州抗疫成果,记录医务人员抗疫期间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感人故事。
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今年医师节的主题为“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榕城卫健系统的名执业医师是如何过节的?当日,医院,见证平凡中的伟大。借此机会,向妙手仁心的健康守护者致以敬意。
镜头1
地点:医院
人物:福建省名中医、主任医师肖诏玮
关键词:坚守
肖诏玮为年轻医生讲解中医理论知识。记者郑帅摄
早上7时许,79岁的肖诏玮从家中出发,步行20医院中医儿科出诊。若遇到就诊患者不多,他能赶在12点下班;若慕名而来的人太多,看诊延至下午两点也是常有的事。
“看脉象和舌苔,孩子是胃肠功能紊乱了,不要紧,先开些药回去吃吃看。”“我家孩子一点苦的东西都不吃,灌都灌不进去。”“我们有精心研制的颗粒、丸散丹膏,中和了苦味,小孩比较容易接受,放心。”听了肖老的话,来自闽侯的王女士放宽了心。
“这是他每周一至周天固定的日程安排,疫情期间也照样出诊。除了春节休息三天,全年基本无休。看病的同时,还手把手带徒弟、出书,我们这些年轻人都自叹不如。”提及肖老,院内医生们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肖老看诊时,5名学生在旁安静聆听。“老师是享誉福州的陈氏儿科第七代传人,以顾护脾胃、重视调肝见长,有的家庭祖孙三代都找他看病,走出大学校园就能跟着肖老学医做人,是我们的荣幸。”提及这位“杏林守望者”,学生们充满自豪。
今年是肖诏玮从医第60个年头。“作为一名医生,我的爱好就是给人看病,还有就是希望通过自己和学生的努力,多发掘福州中医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福州闽派中医的独特魅力。”秉持着“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肖诏玮总有使不完的劲。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末页
来源:福州新闻网作者:林文婧
镜头2
地点:医院
人物:急诊科主任闵*
关键词:担当
闵*为患者检查。记者郑帅摄
11时10分,内科急诊室内,闵*坐下不到五分钟,水还来不及喝,数位患者鱼贯而入。此时,他已诊治26位患者,参与两场急救。
殊不知,他刚刚将一位每分钟心跳次(正常人每分钟心跳60次~次)、血压监测不到的患者从死神手里抢回来。“这是典型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心力衰竭,甚至导致室颤,严重危及生命。”闵*说,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急救治,患者心率降至正常范围。
这是闵*早上抢救的第三例危重症患者。早上7医院不久,他就参与抢救了一位脑出血的重症患者。
急诊科里的每一天,都和这个战斗般的上午一样,不时上演着悲欢离合。
“从医20多年,伤感的场景见得太多,也感受到不少温情时刻,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为更多的家庭带去温暖。”闵*同时还是福州市急救中心主任。最近,医院“5G+智能院前急救平台”的创新实践。
救护车如果接到一位偏远乡镇重度昏迷患者,如何及时对症救治?闵*介绍,“5G+智能院前急救平台”运用大数据,解决传统院前急救对院内的告知和交接滞后问题,在患者还未到院的情况下,就已完成会诊、制定救治方案以及手术的相关准备,为院内救治争取时间和条件。
镜头3
地点:医院
人物:内分泌与遗传代谢性疾病科主任陈瑞敏
关键词:奉献
陈瑞敏为患儿看病。记者邹家骅摄
中午1时,陈瑞敏依旧忙碌着。从上午8时开始看诊,她一刻不停地看了近40名患者,桌前依然还有一小摞病历排着队。
“把在外面等待的几位,和没排上号的也一并看了吧,他们来一趟不容易。”陈瑞敏对助手说。
这位在小儿内分泌临床岗位工作30余年的专家,擅长儿童生长发育障碍性疾病的诊治。她深知患儿家长的焦急与不安,希望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
“我的病人除了本地的,还有许多省外前来就诊的儿童,不少病例属于疑难杂症。家长们抱着希望千里迢迢过来,为这一份信任,我会尽我所能。”看诊对象一波接一波,家长们或着急询问或眉头紧锁,陈瑞敏总能用平缓温和的语气和专业的态度一一化解,给出最适宜的诊疗方案。
“平日看到下午一两点是常事,周六会迎来高峰,最高峰时看了60多名患者,到下午3点多才吃午饭。数十年如一日,长期下来,陈主任的胃病怎么也好不了。”陈瑞敏的助手林医生感慨地说。
镜头4
地点:医院
人物:内科三病区科主任谢强
关键词:攻坚
谢强(前)与同事们分析病人的CT片。记者郑帅摄
下午3点40分,CT室内,谢强指导同事对患者进行肺部穿刺,取病灶组织做进一步的病理诊断。这是他当天下午开展的第三台肺部穿刺术。“4点半我要主持开肺癌靶向治疗业务学习会,抓紧点还可以到病房看下危重病人的病情。”谢强对同事说。
“抓紧点,再抓紧点!”这是谢强的口头禅,也是他日常工作真实写照。
谢强的同事林恒告诉记者:“今天上午8点,主任主持完早会后,马上带我们查房。一些病人肺部病变进展特别快,承受着身体和心理双重压力。他耐心分析病情,并根据查房情况,指导我们在诊疗方案上作相应调整。处理好病房的事情,他又赶着去气管镜室继续工作,下午一上班又到CT室‘报到’。”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之初,从医23年的谢强便预感到此病传染性极强,于是主动请缨,成为第三梯队医疗组负责人,于2月9医院负压隔离病房开展救治工作。2月9日至19日,是医院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人数最多的一个时期。
3月30日,谢强再次请缨,进入负压隔离病房,直至4月9日出病区。“患者平安出院,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谢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