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晚报社·泉州通客户端3月11日讯(泉州晚报记者张沼婢通讯员肖梅珠)正常情况下,人的24小时室性早搏应该小于次,而32岁的小苏24小时室性早搏竟高达3.1万次,不正常的心跳占了总心搏的近三分之一。最终,通过射频消融手术解决了她的“心病”。
32岁的小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近一个多月来,自觉心跳“飞快”,曾出现两次黑朦(表现为两眼发黑、短时间恢复)。
医院就诊后,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总数达3.1万次/天(正常人的24小时室性早搏应该小于次),明显超过正常。频发室性早搏引发不正常的心跳会导致心慌、乏力,如果频发室性早搏次数长期大于1万次/天,且得不到有效治疗,则有可能引起“心动过速心肌病”,出现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医院心血管内科及介入血管科团队经过充分沟通和准备,决定为她实施三维标测下心脏射频消融术。术中,借助三维标测系统,找到靶点、消融,仅一分钟后室性早搏就消失了。术后,小苏不再胸闷、心慌,复查动态心电图,未再发现室性早搏。“心病”解除的小苏很快出院,回归快乐的“宝妈”生活。
心脏的跳动本来是有一定节律的,心脏每一次跳动之间的时间间隔也基本固定。比如心脏功能正常的人,如果1秒钟心脏跳动一次,一分钟就会跳动60次左右。通俗地说,心率60次/分的人,在上一次心脏跳动之后,下一次心脏跳动本应该是发生在1秒后,但是心脏可能由于某种原因在0.8秒就提前跳动了,这就叫心脏早搏。
研究发现,接近60%的健康人一生中都有过心脏早搏,几乎所有的心脏病患者都有过心脏早搏。典型的早搏会感觉心里咯噔一下,或感觉心脏突然有一下没有跳动,所以也有人把早搏叫“漏跳”。还有人会觉得不由自主地干咳一下,或出现心慌、心悸、心跳得厉害等症状。
医院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介入血管科主任兼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郭治平提醒,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很多早搏是生理性的,不会导致严重后果,但频繁出现的早搏有可能是心脏疾病的潜在信号,应及时进一步检查发现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对于频发室性早搏患者(次数大于1万次/天),经药物控制不佳者,接受射频消融等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
郭治平提醒,生理性早搏的预防关键在于健康生活,不要抽烟喝酒、不要熬夜,坚持适当的运动,都有利于锻炼心脏功能。同时要注意健康饮食、控制体重、预防三高。而对于病理性早搏,最主要还是早发现、早治疗原发疾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