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船开始掉头了
央行加息或者降息,总是被人津津乐道,因为这里有一个猜谜游戏,加不加降不降,什么时候加什么时候降,加多少降多少,都是可以有一猜的。 《华夏时报》有一位金融部主任就经常猜对央行准备金率或利率调整的动作,我不能说他都是蒙的,他到底怎么分析的每次逻辑也都不太一样,但这没有多大关系;其实,我们都是把这件事当成一个猜谜游戏,因为央行到底选择什么样的时点什么样的幅度去调整货币*策,对于趋势的影响都不大。央行的动作唯一重要的,只是一个方向,加息还是减息。 更多的时候,中国央行是被动的,方向并不是它选的。 6月7日晚间,央行宣布自6月8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0.25个百分点,这件事的意义不是时点,也不是幅度,更不是大家深度探讨的利率市场化尝试,比如银行首次可以上浮存款利率10%,最大的意义其实还在于这是央行时隔三年半来首次降息。央行上次降息的时间还是2008年12月23日。 “大船已经开始掉头了。”美国有个资深的对冲基金经理一直就是如此看待央行的货币*策调整的,在他看来货币*策就像一艘大海中的大船,惯性极大,一旦由上一次的加息变成这一次的减息,那么减息的过程就会继续下去,绝无可能在这一次的减息之后下一次立马变成加息。这就叫做货币*策的方向。 我们不知道货币*策什么时候真正开始掉转船头,尽管中国央行在此前已经接连3次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但大家都明白央行真正重要的调控工具还是资金的价格,也就是利率,所以,所有的央行观察者能做的只是等待着,等着央行利率*策的转向。 现在大船已经掉头了,方向一定,航线就定了,剩下的无非是快与慢的问题。 利率是资金的成本,决定着所有的资产价格,这些所有的价格包括股票的价格、债券的价格,还有大宗商品的价格等等,都会依据资金的价格来做出调整,可问题还是上面那句话,方向已经决定了,剩下的还有快与慢的问题。 因此,用央行的第一次降息来预测股市第一天的反应基本没有意义,但也不能像经济学家谢国忠说的那样,认为“股市顶多涨一天,不会有太大影响”。第一次的降息,的确只能影响股市一天或者最多一周,然后股市还是会按照原来的趋势去运行,但是既然货币*策的大船已经掉头,就不会在第一次降息之后结束,这种趋势当然早晚会影响股市的原有趋势。 旗舰转向了,其他跟随着的船也要转向。 如果我们只从方向的意义来考虑央行的货币*策的话,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就会简单得多,就会拨开很多“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短期现象。比如,大量西方媒体在对待这次央行降息消息上的悲观态度,就不值得过于悲观。 彭博新闻6月8日的报道分析称,中国在宣布5月份通胀、投资和工业增加值数据前夕宣布降息,这可能显示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弱于*府的预期;《华盛顿邮报》6月8日的报道也预测,中国央行上周四下调基准利率,进一步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受到强劲负面因素的猛烈冲击;还有英国的《卫报》也分析说,中国出人意料地宣布降息,这促使外界猜测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可能比人们以前认为的更糟。 有这么糟吗?或者说,中国央行的减息真的有这么让人出人意料吗?真的不至于。其实,今天的货币*策,更多的只是对于新的*府大规模支出*策的跟随。 央行的降息并非不可预测,不可预测的只是时间。4月16日的时候,我在《地平线》专栏里写了一篇《保增长又开始了》,重新提到了一个概念:货币不仅是由央行和商业银行系统把控的,货币有时候是内生的,也就是说,有多少货币需求银行系统就会“生产”出多少货币来。只要*策的导向是让企业开工,企业无论大小就都会有资金需求,只要央行不再继续从紧的货币*策,商业银行系统的流动性就会自然而然地发放出来。 现在走出去调研的经济学家们会发现,企业的贷款需求可能有不足的现象,所以对存款准备金率或者利率的调整都不敏感,因为需求不足。但是,这是在经济刺激重启之前的状况,我们现在都知道了,就算没有一个所谓的“4万亿2.0版”,也可以预见成规模的大项目将不断上马,这样需求就来了,不管你喜欢还是厌恶这种需求。上项目就得需要资金,不仅需要资金,还需要便宜资金,所以由此你去想想,央行降息在4月份就可以预见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不是? 对待央行降息的态度,不应该是悲观,也不应该是盲目乐观,市场的运行就是这样,不以你今天的态度为转移。还有就是,企业家和投资者的态度,也许会受到媒体的影响,但是永远都和媒体想象的不太一样。 那首歌怎么唱的来着,谁的心思你不要猜,你猜来猜去也不明白!(作者为本报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