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时节,季节交替天气多变,正是很多疾病高发的时期,心梗也是其中之一。
面对心梗,太多的人在紧要关头频频“踩雷”,错失救命良机,酿成终身遗憾。作为长期与心梗“战斗”的心内科医生,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耿宝玉,整理出了一份心梗的“逃生秘笈”,值得每个人牢记在心头!
关于心梗的7个教训!
1、“觉得没多大事,喝两口水就好了”
我们曾接诊过一个姓戴的老奶奶,79岁,她出现胸痛后,先是自己在家观察和处理,过了9小时还没缓解,医院。我们马上进行了急诊手术,很成功,命是保住了,但因为太迟来就诊,心脏功能已经严重受损。
术后,她反复出现心衰,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记住:时间就是生机,时间就是生命。每耽误一分钟,就意味着更多心肌细胞坏死。
2、“知道自己有事,医院”
一名姓张的男子,51岁,胸痛2小时后到家附近的卫生院就诊,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室性早搏”。
医生建议他们赶紧乘坐医院抢救,家人不听劝告,自己开私家车送院,结果途中病人突然发生室颤,不幸死亡。
记住:心梗发生后,一旦再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很难自救。救护车上有专业的急救设备和经验丰富的急救人员,是送院途中的生命保障。所以,胸痛发生后,一定要优先呼叫,乘坐救护车送院。
3、“发生急性心梗,对医院挑三拣四”
一名姓余的男子,58岁,胸痛3小时后就诊,心电图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
医生建议他立即住院抢救,但因医院,他们不听劝告,执意开私家车赶往省城。结果途中死亡,十足可惜!
记住: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快速救治是关键。此时切莫挑三拣四、舍近求远,必须以最快速度到最医院抢救。如果当地有胸痛中心,最好去胸痛中心就诊。
4、“在门诊等半天,耽误生命”
一名许姓的女子,44岁,胸痛3医院看病,坚持挂门诊,在门诊三楼候诊时,突发恶性心律失常(室颤)。
医护人员马上抢救,电击复律,但她最终还是没挺过来。事后证实,她患的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记住:心梗等不起,务必看急诊!医院,急诊科都有急性胸痛的快速急救绿色通道。尤其是医院,往往要求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检查,20分钟内完成心梗三项的检测,30分钟内完成CT检查。绿色通道,才能帮你争分夺秒!
5、“胸痛后,医院找熟人”
急性心肌梗死,最核心的治疗是迅速让闭塞的血管“复通”。每延迟一分钟,就有更多心肌细胞坏死。
记住:医院之后,一定要直接看急诊科!千万不要忙着去找熟人、找朋友,不要因为等朋友或熟人看病,而耽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6、“手术前犹犹豫豫,死都不肯放支架”
“可怕的心脏支架,坑害了多少人!”网上流传着很多这样的文章。很多人听信了谣言,对心脏支架很排斥,发生心梗后无论如何不肯植入,最终失去生命。
事实上,心肌梗死发生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急诊心脏介入手术,迅速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使心肌恢复持续的血液供应。医院在遇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时,都首先推荐心脏介入手术。
而在不具备急诊心医院,医院,在患者发病初期,急诊静脉溶栓是非常值得推荐的抢救措施,往往可以救患者一命。但静脉溶栓完成后,一定医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
记住:一旦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医生建议你静脉溶栓或者进行急诊介入手术时,一定要举双手赞成,毫不犹豫地爽快答应!
7、“医院,却要等家人来签字做手术”
广东佛山有位姓谭的男子,45岁,只身一人出差来江苏泰兴,突发胸痛,9小时后就诊于医院,心电图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他在这里举目无亲,该怎么办?
听了医生的建议后,他当机立断,自己签字接受急诊手术。这是一个大胆而又明智的决定!医生立即为谭某进行了介入手术,打开了闭塞的血管,恢复了心肌的血液供应。
记住:出门在外发生“急性心梗”,如果身边没有亲人,能够救你一命的只有医生!请相信他,果断签字手术。不要等待配偶,不要等孩子,更不要犯傻地要求回当地手术。命运此刻就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这些心梗预兆,要警惕!
心肌梗死致死率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不典型的先兆症状没有得到患者重视,等到突然发病,救治不及时就容易造成致命危险,所以及时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很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多在发病前1周出现,少数甚至可能提前数周,约40%的病人发生于梗死前1~2天,有的病人可以反复发作。其主要表现为:
1、心绞痛发作频率加快,而且疼痛感加重;
2、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伴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
3、心绞痛诱因改变,更易发作,在休息时也会发作;
4、原来可缓解疼痛的方式失效;
5、发作时伴心跳缓慢或心动过速、休克、晕厥等。
发生了心梗该怎么办?
要牢记两个“”: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把握黄金救治“分钟”,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心肌就会出现不可逆的坏死。
本文来源:7点养身
老年之声转载编辑:杨滢//责编:李沛//监制:汪群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