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这些药价格狂飙需要囤吗详解
TUhjnbcbe - 2024/9/15 16:27:00
                            

医疗机构能否应对新毒株?

今年1月1日,据央视《面对面》节目报道,年12月上旬,不少城市开始出现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感染患者数量猛增,医院的发热门诊首先承压。

对于XBB.1.5是否会造成中国内地新一轮感染高峰这一问题,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张继明教授向中新网回应称:“不必要担心,有些夸大了。”

张继明表示,目前监测到的新毒株仍属于奥密克戎亚型,仍属于呼吸道病毒,即主要感染呼吸道,且致病性并未增强。同时,结合处理第一轮感染高峰的经验,医疗资源可以应对。

金冬雁也表示,XBB.1.5在美国的出现并没有改变新冠在美进入地方性流行的基本态势。在他看来,目前新冠在美国已不存在海啸式暴发的土壤,XBB.1.5并没有改变这个土壤,且在美国并未引起类似年初BA.2的大暴发。

“新冠特效药”效果如何?

需要囤吗?

经过近阶段的新冠病毒感染临床治疗,“特效药”使用效果如何?有没有必要备一些“特效药”?针对网友关心的问题,医院重症医学科教授、医院院长康焰进行解读。

康焰表示,新冠病毒感染实际上没有“特效药”。在国家救治方案中,推荐两种对抗病毒药,一种是进口的辉瑞小分子药物,一种是国产的阿兹夫定。这两种药物对新冠病毒有一定的阻碍病毒复制的作用,控制病情发展,减少转为重症的风险。年在吉林初期使用小分子药物时,能够看到患者的转阴时间有所缩短。

但要注意,这两种药物有相应的基本使用条件,只适用于特定人群:

发病时间早,患者有向重症和危重症转化的进展趋势;

有一定的肝肾副作用,老年患者、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服用基础疾病治疗药物时,会产生一些药物的配伍禁忌。

康焰建议,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才能达到药物利大于弊的作用。在家备药自行使用,有一定风险性。

又一种药遭疯抢

医生紧急呼吁

丙种球蛋白又叫免疫球蛋白,治疗中应用的注射用丙种球蛋白(也称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是从健康人群的血浆中提取制备而成的。作为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一般用来治疗原发性免疫球蛋白G缺乏症、继发性免疫球蛋白G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值得注意的是,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并非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不是新冠患者特异性治疗药物。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并非COVID-19免疫球蛋白,无需盲目抢购,更不能滥用。”1月1日,针对近日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遭到抢购的现象,医院呼吸内科临床药师、副主任药师邓体瑛做出健康提醒。

邓体瑛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提到的针对新冠感染的免疫球蛋白,具体名称为“COVID-19免疫球蛋白”,而非普通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COVID-19免疫球蛋白是专门的新冠免疫球蛋白,里面含有大量抗新冠的抗体。市面上普通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一般用于严重的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患者、病毒性肝炎的密切接触者、免疫力低下且病重的老年患者、新生儿败血症等,在其他治疗的基础之上,有时需要将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暂时性提高机体免疫力。

基于大家的既往认知,认为此药能提升免疫力,用了总比不用好。“现阶段普通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新冠治疗存在一定程度的滥用,目前也尚无确切证据表明其对新冠有预防或治疗作用。”邓体瑛说。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有时会干扰自身抗体的形成

邓体瑛表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属于一种外来异体蛋白,盲目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制品进入人体内,有时反而会干扰自身抗体的形成,导致自身免疫力难以建立。作为血液制品,人免疫球蛋白在输注过程中还很容易出现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

另据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相关医生介绍,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为血液制品,虽然经过严格筛查,但不能百分百排除感染乙肝、艾滋等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因此不建议普通人群使用丙种球蛋白预防新冠。

另外,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输注过程中可能出现一过性头痛、心慌、恶心、皮疹等不良反应,可能与输注速度过快或个体差异有关。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寒战、发热、疼痛、乏力、背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输液部位反应、皮疹、瘙痒、荨麻疹、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等。

现有证据仅支持在出现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的新冠危重症患者中使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能够治疗新冠。国内外(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医院等)权威诊疗方案均未推荐将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作为治疗新冠患者的治疗药物,现有研究也表明接受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新冠住院患者死亡率无明显下降。

因此,同济专家强调,尽管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是临床上较为熟知的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但并不能预防或治疗新冠。

并未显著改善新冠患者预后

且与更多不良事件相关

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COVID-19治疗指南专家组建议,不要使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成人和儿童急性COVID-19(临床试验除外)。该建议不排除在有其他适应症的情况下使用IVIG治疗COVID-19病程中出现的并发症。

年11月,发布于《柳叶刀呼吸医学》杂志的研究“COVID-19相关中度至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的3期试验”显示,在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COVID-19相关中度至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并未显著改善预后,而且往往与更多不良事件相关。

多名医生呼吁:

将它留给真正有需求的患者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适应证之一是重症感染,多用于ICU病房。该类产品是平时就比较紧缺的药。”因此,邓体瑛呼吁广大市民:普通人不要抱着囤药的心理去抢购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将药品留给更对症的、有需要的患者。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副主任药师付伟、主管药师李梦和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严丽也呼吁,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属于血液制品,使用不当会带来不少的副作用,且该药无法像退烧药那样扩大产能,在供不应求的特殊时期,应严格控制使用,将它留给真正有需求的患者。

网传服用布洛芬或导致死亡?

专家:不会引起感染加重或致死亡

近日,退热药物“布洛芬”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有国际期刊显示,服用布洛芬可能导致死亡,这个消息是否属实?医院药剂科主任张波回应,这篇文章发表于年3月,作者推测布洛芬会提高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水平,这种酶和新冠感染有一定关系,作者据此推测布洛芬可能会引起新冠的严重程度加重或死亡。

张波:世界各国,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也组织了相关的专家进行了论证,认为布洛芬在对新冠引起的症状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随后一系列的研究,包括大规模的队列研究,也证实了包括布洛芬在内的非甾体抗炎药不会引起新冠病毒感染的加重或者导致死亡,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是把布洛芬作为解热镇痛的药物用于治疗。

“发烧”对于新冠病毒感染者来说,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症状。张波介绍,当患者体温高于38.5℃时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来缓解症状,公众常用的两款解热镇痛类药物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对症治疗药物,它们的解热镇痛效果都快速有效。

张波:一般来讲,我们用一到两天把发烧疼痛控制后,就可以停药了,这种药是不需要长期使用的。选择一种解热镇痛药就可以,不建议使用多种解热镇痛药,因为很多解热止痛药含有的成分都是相同或类似的,就会导致药物过量的情况。

布洛芬会加重新冠感染?

专家:没有科学证据支持

“医生,我听说布洛芬会加重新冠感染,甚至引起肺炎,这是真的吗,有比布洛芬更好的退烧止痛药吗?”近日,医院疼痛科阮祥才主任医师针对消炎镇痛药布洛芬在新冠感染中的应用进行解答。

阮祥才建议,布洛芬仍是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常用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它会加重新冠感染或引起肺炎。对于相关用药建议,不必担忧或反对。

需要注意的是,布洛芬作为一种消炎镇痛药,往往用来缓解疼痛,譬如不是很重的头痛、关节痛、肌肉痛和痛经等,也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很适合缓解新冠感染引起的发热、疼痛,尤其适合疼痛等不适感比较突出的情况。但是,对于以发热为主的不适,服用解热镇痛药,也就是对乙酰氨基酚疗效可能更好。因为产生疗效的机制不一样,两种药可以一起服用,也可以交替服用。

在新冠感染引起的不适消失后,可以停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对于这两种药,用来退烧不建议服用超过3天,用来止痛不建议服用超过5天,除非是医生建议继续服用,因为担心会损害肝脏或肾脏,也担心掩盖炎症和发热而延迟新冠感染的诊断。

阮祥才介绍说,人们早就发现包括布洛芬在内的很多非甾体消炎镇痛药会增加人体细胞表面ACE2受体。在新冠大流行早期,竟发现新冠病毒通过结合ACE2受体入侵人体细胞,有人因此担心服用布洛芬等消炎镇痛药会增加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甚至引起或加重肺炎症状。很多老人家因慢性疼痛服用布洛芬等消炎镇痛药,加之他们又是新冠感染并发症的高风险人群,就很容易造成服用布洛芬引起新冠感染的错误判断。其实,高龄和慢性疼痛共病只是混杂因素。迄今为止,没有科学证据支持布洛芬等消炎镇痛药,会引起或加重新冠感染。

事实上,这个猜测影响很大,世界卫生组织、欧洲药品管理局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都表态不反对布洛芬用于新冠感染。后来,一个七万多例的新冠感染住院患者研究也证实,入院前2周服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消炎镇痛药,与新冠感染结局无关。

相关报道:

原标题:《这些药价格狂飙!需要囤吗?详解→》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些药价格狂飙需要囤吗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