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写了一下室性心律失常,阅读量和粉丝量都明显增加,我想大家应该是比较感兴趣。所以经阅读专家共识,这次打算写一下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类(室性早搏已写完)。专业性略强,建议有医学基础的伙伴阅读。
室性心动过速:由连续3个或大于3个的室性期前收缩组成,频率不低于次/分。
非持续性室速:可自行停止且持续时间低于30s;持续性室速:危害更大,定义为持续时间不低于30s或虽不足30s但血流动力学(比如血压降低)不稳定,需要立即采取措施终止。
持续性单形性室速:在满足持续性室速的定义的基础上,QRS波形表现为相同形态;持续性多形性室速:在满足持续性室速的定义的基础上,QRS波形表现为2种或更多种形态;
无休止性室速:就像它的命名,呈持续存在,可多达数小时不止,各种治疗措施无效;
束支折返性室速:存在束支折返环,累及希氏束-浦肯野系统,波形常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
双向性室速:发作时QRS波的形态为双向交替变化,临床少见,早在年国外曾报道过1例洋地黄中毒患者出现此类型室速,近年来也发现家族遗传性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
间断扭转型室速:常发生于QT间期延长者(如低钾导致或者先天性)或者心动过缓者(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室性扑动:QRS波为单行性,类似正铉波,节律规则,频率较快,约次/分,QRS波、ST段及T波无法分清明确。
心室颤动:也是最危重的一类心律失常,节律不规则,频率更快,常高于次/分,QRS-T波群消失。更专业的描述是QRS波形态、联律间期和振幅都明显变异。
此外还有室性加速性自主心律、室速/室颤风暴、离子通道病相关的室速、遗传相关的、药物相关的,因专业性强,不一一展开。有兴趣的伙伴可以阅读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