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41点。
忙碌了一夜急诊科,获得了难得的片刻的喘息。
“医生,救命...”随着一个尖锐的女人呼救声,再次打破了急诊科难得的宁静。
“肚子痛,痛的快受不了...”一个70岁的女人捂着肚子,不住的呻吟着。
旁边站着一个焦急的中年儿子。
急诊科护士忙迎上前,同时敲开了急诊医生的值班室的门。
睁开朦胧的双眼,急诊科李医生抬头一看,凌晨1:50!
这个时候来急诊科病人,一般都是难受的实在坚持不住的患者,并且一般都是重症。
虽然极不情愿,但是李医生哪敢懈怠,强迫自己打起精神。
图源网络视频截图70岁,突发上腹部剧痛,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李医生一边听诊护士的回报。一边上来查体:
心率次/分,Bp/70mmhg,上腹部轻压痛,无明显反跳痛。
心电图显示: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II、III、avF异常,STll、III、avF略呈弓背向上抬高,T波低平。
诊断冠心病是没有什么问题。
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
医生一边考虑诊断,一边考虑是否急诊溶栓治疗。
但是现在问题是心电图没有明显的病理性Q波,仅仅表现为Ⅲ、avF导联Q波形态均为窄而深,时限0,04S。
诊断:急性心梗诊断有点牵强!
毕竟年龄大了,急诊李医生不敢贸然的溶栓,万一误诊那就麻烦了!
于是李医生一边等待心肌酶结果,一边吸氧监护对症治疗。
腹痛的老人,图源网络时间又过了15分钟,李医生再次给老人复查心电图,心电图仍旧显示:
心电图下壁导联未见明显动态演变,前壁V1-v6导联T波出现倒置。
同时急诊心肌酶结果均正常。
难道不是急性心梗?!
幸好没有强力溶栓,李医生庆幸自己的决定,于是给老人按照“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症”治疗。
虽然不是心梗,但是老人仍旧腹痛的明显,虽然少有缓解,但是仍旧大汗淋漓!
怎么办?
难道是消化道穿孔?不像啊,医生再次按压老人的腹部,腹部的确没有明显的反跳痛。
李医生还是有点不放心,想让老人赶紧去做个腹部CT,但是老人痛此时在床上痛的已经不敢活动了,并且在病床上小便时都感到气短,更不要说去做CT了。
但是检查必须做,万一真的是消化道穿孔没有及时发现,那医生的罪过就大了。
马上联系服务队,推着老人艰难的完成了腹部CT。
此时紧张的李医生也一同跟着老人来到CT室,万一真的是急性穿孔必须赶紧转科手术。
还好,腹部CT显示明显的膈下游离气体。
但是老人为什么腹部如此痛呢?难道是动脉夹层或动脉瘤破裂?
李医生此时左右为难:如果要确诊或者排除这些急诊必须做强化CT!
凌晨2:0点,而且是个70岁的老人,这个时间点怎么做强化呢?
“李医生,这个老人感觉肺病好像有点间质性改变,还给她扫一下肺吗?”这时放射科医生发现老人肺部有点问题,请示旁边的李医生,毕竟上腹部CT不能把整个肺的情况看清楚。
“老人做个检查不容易,一起做了吧。”李医生随身附和了一句,静静的等待着结果。
幸好做了胸部CT,让老人逃过一难!
“她的肺好像有大问题,好像是大面积肺栓塞!”放射科医生惊呼,必须做肺动脉CTA!
此时李医生心头一震:
难道是肺栓塞导致的急性上腹痛?结合老人的D二聚体、血气分析、心肌酶、肌钙蛋白及心电图结果还真的特别像,李医生一边回想着结果,一边考虑。
“做还是不做肺动脉CTA,需要的话我得赶紧叫加班的来!”此时放射科医生也着急了,催促着李医生。
“马上做!”说完,李医生三步并作两步去和老人家属沟通病情。
凌晨:10。
图源网络肺动脉CTA结果出来了,结果显示:
右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左下肺动脉及分支栓塞·!面积将近70!”
于是,李医生赶紧联系呼吸内科,给予了急诊抗凝治疗。
还好,抢救及时,老人转危为安。
好险,一条生命差点就没了!
什么是肺动脉栓塞?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临床表现多有“胸痛、呼吸困难、咯血”,被称为肺栓塞三联征。
但是临床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肺栓塞临床少见,易造成误诊。
肺动脉栓塞为什么引起上腹痛?
肺栓塞导致腹痛的主要原因为急性肺栓塞致的右心衰竭,导致肝脏淤血。因肝包膜急性扩张刺激横膈引起上腹疼痛。
虽然最近几年来,人们对肺栓塞的诊断意识明显提高。
但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化,症状不典型,临床上仍有较高的漏诊及误诊率。
误诊主要原因在于临床医生对肺栓塞诊断意识不强。并常常根据惯性思维,首先想到患者症状加重可能是初始诊断疾病进展所致,从而导致肺栓塞漏诊或误诊。
所以如果临床上出现顽固性腹痛不缓解的情况,一定不要忘记换个思路,多考虑腹外疾病导致的腹痛。
备注:图片来源网络,侵删;病例资料来自临床疑难病例误诊整理,文字原创,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