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经济学家宋清辉痛失爱子天堂没有伤痛,但不
TUhjnbcbe - 2025/5/23 18:05:00
北京医院看白癜风多少钱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513/c5vhk15.html

11月29日,微博大V经济学家宋清辉发微博哀悼不幸离世儿子宋某然。一个年仅12岁的孩子,究竟是遭遇了多大的事情,能从17楼一跃而下。到目前为止,有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暂时还没有回应。

宋先生多次发文,用悲凉的语气悼念儿子,其中出现“希望能够真正落实‘双减’”的语句,疑似暗示儿子跳楼与学习压力大存在关联。

“孩子离开后,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问题。”反思的同时,宋先生认为,过重的作业负担、学校频繁的考试及“唯分数论”、对孩子心理辅导不及时、流于形式都是导致孩子高空坠亡的重要原因。

我们能理解一个失去孩子的父亲的悲痛,真的不忍心再责备这位可怜的父亲。

让不少网友不解的是为什么孩子出事了,作为一个父亲却频繁在网络上发声,把责任推给社会教育,学校呢?

在危机干预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遭受突如其来重大打击的危机者如遭遇车祸,被强暴,亲人突然离世等,危机者会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其中就有急性应激反应即急性应激障碍(ASD),它是指在遭受到急剧、严重的精神创伤性事件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所产生的一过性的精神障碍,一般在数天或一周内缓解,最长不超过1个月。

急性应激障碍最核心的症状是创伤性重现体验、回避与麻木、高度警觉状态,如创伤性事件的情境或当时的心理感受反复自动出现在意识里或梦境里,任何与创伤体验有关的情境均可诱发,患者因此回避各种与创伤有关的人或事,情感可以表现为麻木状态,常存在心动过速、出汗、面赤等自主神经症状。

宋爸爸在网上的一系列言论,我觉得可以理解为一种自我防御机制,他需要一个宣泄对象,表达他失去至亲的痛苦,如果他把儿子的死,归因为自己做家长的失败,那么可能他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了。

可是,这届网友不但没有心疼这位父亲,反而纷纷说这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导致的悲剧。一方面是网友作为旁观者,不会听他一面一言,大家都不喜欢甩锅的行为;更有网友发现前不久这位经济学家还在网上发布看法:“中国人假期太多了,应该减掉一半的”。

一些孩子作业没有及时完成或者完成得不好,或者考试成绩不理想等原因(这些孩子中也少数包括一直表现很优秀,偶尔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孩子),被老师家长责骂、惩罚或同学嗤笑,继而产生“我很没用”“我不该活着”“我是爸爸妈妈的拖累”等念头。在这些强烈的情感“作祟”控制下埋下“自杀”的苗头,然后在接下来的短期内不幸被老师家长不断责骂,自杀苗头膨胀直至主导所有情绪,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已经是全球第一了。

来自杨百翰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创建了一种算法,可以预测青少年的自杀倾向和行为,准确率达到91%。在青少年中预测自杀倾向和行为的主要风险因素:网络骚扰和欺凌事件。

数据显示,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17.7%),那些没有父亲的青少年比有父亲的青少年更可能出现自杀的想法(72.6%)。

最重要的是,该算法发现了自杀想法和行为的主要因素

1)在网络上受到威胁或骚扰;

2)在学校被学生挑衅或欺负;

3)在家里接触/参与严重的争吵。

研究人员对一些风险因素(如欺凌和骚扰)并不惊讶,但看到家庭因素会产生严重影响时,他们有点吃惊。在十大预测因素中,有三个直接与家庭情况有关:

1)身处一个有严重争吵的家庭;

2)身处一个为同样的事情反复争吵的家庭;

3)身处一个互相吼叫和侮辱的家庭。

这些结果说明了预防的必要性,学校可能是帮助减轻欺凌和网络骚扰的最佳起点。而对于家庭来说,人们还需要能够帮助支持家庭的方案,给孩子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

宋爸爸说的那些原因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但是现在说这些真的太苍白了,作为孩子的家长,没能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并提早预防,留给他们的是最残忍的无穷无尽的悔恨自责。

教育

家长们,可以了解一下,青少年可能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自杀倾向)的表现:

①谈论或开始计划自杀;

②无故忧虑,并明显表达出对未来的失望;

③时常表现出不正常的情绪;

④行为焦虑不安或是日常行为突然发生较大改变。

以上几种表现是要尤其注意的,另外还有几点行为也要引起重视:

①突然回避正常的社交或有较大的社交行为改变;

②突然开始嗜睡或失眠;

③突然性情大变,易怒。

如果您的孩子也出现一些偏离轨道的行为,一定要尽快多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济学家宋清辉痛失爱子天堂没有伤痛,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