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课件分享丨围术期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处理
TUhjnbcbe - 2020/11/26 23:15:00

大伙肯定都看腻了推送上总说的“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难免有小伙伴会问,天天号称自己是保命的,到底怎么保?具体来说,在围术期遇到了明确的甚至致命的内科问题,谁负责救这位患者?外科医生还在台上手术,内科医生远水不解近渴,只有咱们麻醉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最理想的方案,才能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首先,来看一个病例:女性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前偶发房性早搏,余无殊。

手术开始后,监护仪上发现患者脉氧下降,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气道压突然升高,机警的小伙伴果断判断其为气管导管插入过深所致而进入一侧支气管所致单肺通气,加上气腹的作用,最终导致患者氧供不足。赶紧接上心电图,提示为心房颤动波形。(全程ECG监测不能忽视!)

经过简单的处理(拔出气管导管2cm),患者脉氧改善、气道压正常,但快速心房颤动未能逆转,血流动力学尚不稳定。

遇到围术期的心律失常,我们记住WWH(类型/要不要处理/如何处理)就可以了。

今天,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简单复习一下心脏传导的电生理。

恶性心律失常是根据心律失常的程度及性质划分的一类严重心律失常,也是一类需要紧急处理的心律失常。围术期特别是全身麻醉下的恶性心律失常的特点是:隐匿、感染因素多、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

绝大多数缓慢型心律失常,术前基本处理完毕(即放置临时或永久起搏器),今天我们讨论的重点实际上就是恶性快速心律失常,也是我们日常工作中最容易遇到的情况。

我们首先看三种恶性程度最高的心律失常:阵发性室速、室扑/室颤、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

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心房颤动按心房激动下传途径可分为附加传导束下传和正常房室结下传两种类型,其中附加束下传型与室性心动过速容易混淆。

治疗上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联合利多卡因和胺碘酮,剂量各自独立。病情控制后,先减少利多卡因用量,胺碘酮静脉泵注过渡到术后口服。

简单复习下抗心律失常药:

第一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膜抑制剂。具有膜稳定作用,能阻滞钠通道。抑制0相去极化速率,并延缓复极过程,根据其作用特点分为三组:Ⅰa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Ⅰb组利多卡因等;Ⅰc组普罗帕酮。

第二类抗心律失常药物: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系指延长动作电位间期药物,可能通过肾上腺素能效应起作用。具有延长动作电位间期和有效不应期的作用。

第四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断钙离子内流而对慢反应心肌电活动有抑制作用。

第五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洋地*类。主要通过兴奋迷走神经,有西地兰、*毛旋花子甙K+、地高辛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首选胺碘酮。应尽早除颤,每延迟1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超过10分钟复苏成功可能性极小(单向波:J,双向波:J)。

预激综合征是干柴,心房颤动是烈火。二者独立发生都不是大事,碰到一起就要出大事,需要紧急处理。

电复律方法同心房颤动复律。

除上述3种恶性心律失常外,还有几种需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课件分享丨围术期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