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怎么治疗?
1
2
3
1.什么是心率失常?
正常心脏在一定范围内的频率产生有规律的跳动。心脏的跳动起源于窦房结,并依次下传至心房、房室连接处、房室束、左右束支及引起心脏跳动,浦肯野纤维和心室肌引起心室收缩。
正常人每分钟心率为60~次,节律规则。当冲动的产生或传导发生异常时,就使心脏冲动的频率和节律发生紊乱,称为心律失常。
2.哪些人易患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可见于正常人,在生活中不可能不患病,也保证不了不吃药,也不可能没有情绪不激动的时候......
......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激动,药物不良反应以及疾病都可能引起心律失常......
一般来说,患严重心脏病的患者,由于心肌传导系统和心肌本身受损伤,严重影响心肌电活动,心电图上表现出心律失常的机会多一些。
运动员多有窦性心动过缓;而老年患者易患窦性心动过缓;情绪激动的人易患心动过速;患有贫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易患心动过速。
感冒患者容易出现期前收缩或
房室传导阻滞
运动员多有窦性心动过缓
甲亢进导致心动过速
老年患者易患窦性心动过缓
甲亢和贫血的患者也容易心动过速
情绪激动的人易患心动过速
脾气火爆易致心动过速
3.心律失常与性别、年龄有关系吗?
心律失常在性别、年龄上是没有多大差异的,但老年人各脏器功能衰弱,疾病相对增多,服药也多,因此比年青人发生心律失常的机会要多。
3岁以下小儿比成年人心率快,但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慢;在婴幼儿窦性心动过速时,其频率可高达次/分钟;成人却很少超过次/分钟,通常低于次/分钟。
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儿童;后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却多见于成年人。过早搏动,在婴幼儿期是很少见的,但至成年期,却极为常见。窦性心律不齐,在儿童和青年期很常见,至成年期就较少见。
4.心律失常的常见临床症状有哪些?
在人的一生当中,几乎没有人不患心律失常的。心律失常多见于各种原因的心脏患者,也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一个人患心律失常后的不舒服感觉,也就是症状,这取决于患者对心律失常的敏感性,医学上称为阈值;如果患心律失常的人对自己所患的病不敏感,也就是阈值较高的话,那么这个人可能没有症状,仅有心电图改变。如果这个人对心律失常非常敏感,阈值较低,即使病情很轻,也可能有非常不适的感觉。
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为心慌,又称为心悸,以及心前区不适,胸闷、胸痛、憋气、头晕、乏力、气急、手足发凉和晕厥,甚至神志不清等。有的患者感到心跳有间歇,有的患者诉说心脏有停跳或心脏有如坐电梯突然下降的感觉;也有的患者诉说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情绪紧张等。
5.哪些药物会导致心律失常?
在临床上,用药治疗经常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些患者服用某种药物后出现“心慌”等不适感。这就说明某药物在治疗时有可能引起心律失常,有些可能比较严重。常见的导致心律失常药物有∶
(1)抗真菌药及抗生素∶大剂量小檗碱(*连素)静脉注射可致心脏停搏;克霉唑可引起室性过期前收缩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咪康唑注射过量可引起心律失常,两性霉素B注射剂可因为静脉滴注过快产生心室颤动。
(2)抗疟药及抗阿米巴病药物∶乙胺嘧啶过量可引起心动过速;羟氯喹、奎宁过量均可引起心律失常。
(3)防治血吸虫病药物∶敌百虫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过早搏动;酒石酸锑钾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室性过早搏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及心室颤动等。
(4)抗抑郁药∶多虑平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阿米替林可引起窦性心功过速;丙眯嗪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5)镇痛药及抗癫痫药∶美散痛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吗啡可因较大剂量而致窦性心动过缓;哌替啶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安非他明剂量略高于治疗量可发生中*,可引起心动过速,有时可发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及其他心律失常。
(6)中枢兴奋药∶咖啡因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山梗莱碱过量可致窦性心动过速。
(7)抗胆碱药及抗帕金森药∶左旋多巴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阿托品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室性过早搏动、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苯海索可引起心动过速。
(8)拟肾上腺素药及抗肾上腺素药∶肾上腺素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过早搏动、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异丙肾上腺素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过早搏动、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
(9)抗心律失常药物∶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可引起心律失常。
(10)抗高血压药∶肼苯哒嗪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甲基多巴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11)抗休克药∶多巴胺可引起室性节律失常;血管紧张素(增血压素)可致心动过缓。
(12)平喘药∶麻*碱可致窦性心动过速,过量可引起心律失常;氨茶碱静脉注射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
(13)利尿药∶氢氯噻嗪可引起单源性及多源性室性过早搏动、室性心动过速;呋塞米较大剂量注射后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
总之临床上有很多药使用不当或剂量过大,或联合应用不当,有可能发生心律失常。
6.哪些原因会引起心率失常?
第一类医源性因素∶围手术期与麻醉;药物不良反应或中*;内镜检查与治疗术;血液透析;介入性心脏疾患诊断与治疗术;伪差性心律失常及其他等。此类心律失常又称为医源性心律失常。
第二类心源性疾病∶主要指循环系统疾病,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是引起心律失常的最常见病因。
第三类系统性内科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
第四类非系统性内科疾病∶即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主要包括∶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新陈代谢障碍和营养不良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精神病和心理障碍性疾病及状态;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等。
第五类非内科性疾病∶五官科疾病∶如鼻窦炎、青光眼等;普外科疾病;如肠梗阻、胆囊疾病等;创伤性疾病;骨科疾病;如颈椎病、颅骨骨折等;妇产科疾病∶如妊娠中*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小儿科疾病∶如心肌炎、川
崎病等。
第六类日常生活因素∶吸烟与酗酒;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饮茶、喝咖啡;特殊体位与动作∶如卧立位、咳嗽、吞咽、深呼吸、排尿、排便、性交等。
7.小儿心律失常有什么特点?
由于小儿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最旺阶段,其心脏的生理在逐步的发育健全,故在小儿时期常发的心律失常与成人不尽相同,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1)在婴儿初生时较易发生心律失常,常多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约60%发生在儿童;约5%~10%患者原有预激综合征,以1岁以内婴儿多见,随着其年龄增大,发育完善而可减轻或消失。
(2)在新生儿期窦性心律极其不稳定,且在婴儿期易发生窦性心动过速。多见于运动、紧张、哭闹或体温过高等,其他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某些药物如阿托品、麻*碱等也可影响其心律。
(3)在胚胎发育中,由于房室结区及房室束不相互连接,可出现先天性的房室传导阻滞。Ⅰ度一般无症状,心电图仅表现P-R间期延长。Ⅱ度可出现心脏漏跳现象。Ⅲ度由于心率过慢,可出现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可危及生命。
(4)小儿心律失常中最为常见的是窦性心律失常,其次为异位心律和传导阻滞。窦性心律失常中又以窦性心动过速占多数,窦性心律不齐也很常见,表现为心率随呼吸而改变,吸气时心率增快,深吸气时更为明显,吸气末期心率减慢,常在发热、激烈运动、情绪不安、哭闹烦躁时出现,应用阿托品心律不齐可消失。小儿异位心律中以过早搏动发病率最高,以室性最多。传导阻滞中以第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病率最高。
(5)学龄期儿童多见窦性心动过缓、游走性心律失常及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6)小儿心律失常中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较成人发病率显著减少。
(7)小儿心律失常出于先天性的为多。房间隔缺损常发生第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及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单纯心脏传导系统发育畸形可引起心律失常,如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8.治疗心律失常基本原则是什么?
病因治疗和消除诱因是防止和消除各种心律失常的重要一环。如心律失常是由于情绪紧张、过度疲劳或烟酒过量所致者,则在生活中要讲究规律,戒除烟酒;如有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等全身疾病所致者,则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为心脏病所致者,则应治疗心脏病。对于患有轻度心律紊乱的正常人,思想负担过重者,应细致的做其思想工作,以消除其恐惧心理,或适当应用镇静类药物,切忌滥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消除诱发因素是相当关键的,有时候把诱发因素消除掉,心律失常也常常会随之消失。
9.Arnsdorf分类法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有哪几类?
按药物对心肌细胞的膜反应性效应来分类:
第一类∶钠内流抑制剂。以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为代表。主要通过抑制膜反应性,使膜反应曲线右移,传导减慢而起作用。如单向传导阻滞转变为双向传导阻滞,即可消除折返机制,对治疗折返激动引起的室上性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有效。
第二类∶β受体阻滞剂。以普奈洛尔、美托洛尔为代表。有阻滞肾上腺素能β受体的药理作用,同时可导致细胞膜反应曲线右移,抑制膜反应性。因而既用于治疗窦性心动过速,也用于治疗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
第三类∶钙通道阻滞剂。以维拉帕米、地尔硫卓为代表。主要延长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和不应期,不影响膜反应性。主要用于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第四类∶钾外流促进剂。以利多卡因、苯妥英钠为代表。主要通过提高钾离子的通透性,提高膜反应性,使膜反应曲线左移,传导改善而起作用。
如单向传导阻滞和双向传导阻滞都消失,即可消除折返激动引起的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
第五类∶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剂。以溴苄铵、胺碘酮为代表。主要延长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不影响膜反应性,可消除折返激动所致的心律失常。
第六类∶洋地*类药物。以西地兰、地高辛为代表。除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和迷走神经张力外,减慢心房肌、房室结细胞的传导和延长其有效不应期;增快房室旁路通道的传导,缩短其有效不应期;增快房室旁路通道的传导,缩短其有效不应期;降低普肯野和心室肌细胞膜的钾离子通透性,延长复极化时程,但高浓度则相反。主要用于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10.怎样迅速选择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1)应尽量找出心律失常的病因,消除其诱发因素,并根据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抗心律失常谱选用药物。通常先静脉给药以迅速控制症状,然后口服维持,以达到持续性或永久性控制心律失常的目标。
(2)应在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采用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血药浓度监测及程序电刺激等心脏电生理检查,来指导选药。如室性心动过速用药前采用程序电刺激可以诱发,而应用某种药物后不再被诱发,即表明这种药物是有效的。
(3)采用负荷量给药法,即对持续性或频发心律失常患者,在无禁忌证情况下,先给以负荷量,然后在达到最佳血药浓度峰值时,将监护心电图与用药前心电图比较(同时测血浆药物浓度),达有效标准,则可继续应用该药。未达有效标准,且血浆药物浓度已达有效水平,则需在该药5个半衰期后试用下一个药物。但必须注意的是采用药物负荷量给药法时可因个体差异而出现*副作用,应予密切观察和处理。
(4)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个体化用药。
好啦,本期就到这里!^_^喜欢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