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卉霖崔珊珊
⊙单位/医院心脏超声科
写在前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于心肌病的认知越来越深刻。年,美国心脏协会曾把心肌病分为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摒弃了原发性和继发性心肌病这种概念,突出强调心肌病的遗传性因素,需要患者进行影像学以及基因学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年欧洲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治疗指南给的定义是仅排除有心脏负荷所致的左室壁增厚,包括Danon病、Fabry病等,更符合实际临床工作面对的情况。对我们超声大夫来说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心肌异常肥厚是否就只能考虑肥厚型心肌病呢?还有其它可能么?病例回顾
我们先来看一个病例。图1患者心脏超声检查左心长轴切面图2二维斑点追踪结果图3心脏核磁共振结果图4左室心肌活检结果该病例经心肌活检最终诊断为心肌淀粉样变。讨论总结
那在工作中我们要怎样鉴别不同类型的「肥厚心」呢?一、肥厚型心肌病(HCM)HCM是一类最常见的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肌病,以不明原因的心肌肥厚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壁增厚,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室间隔或左心室壁厚度≥15mm,或者有明确家族史者厚度≥13mm。HCM通常不伴有左心室腔的扩大,需排除负荷增加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和先天性主动脉瓣下隔膜等引起的左心室壁增厚。组织病理学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特点为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以及纤维化。编码肌小节蛋白的基因突变是引起HCM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致病基因为肌节蛋白基因MYH7和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BPC3。如今HCM的诊断还主要依赖基因检测、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以及核磁共振检查。典型心电图表现为T波和ST-T改变、QRS高电压。二、淀粉样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淀粉样心肌病是一组综合征,由异常折叠的免疫球蛋白轻链,或甲状腺素转运蛋白沉积于心肌细胞外导致。通常表现为以进行性舒张功能障碍为主的限制性心肌病,并可伴有顽固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心电图检查显示肢体导联低电压同时伴有左室肥厚的电结构分离现象,可伴有束支或室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左室壁增厚,心肌内可见细密的颗粒样回声或毛玻璃样改变。预后较差,可以依靠心内膜下心肌活检进行诊断。三、溶酶体贮积症(Fabry病)Fabry病是一类由α-半乳糖苷酶A的基因突变引起中性糖鞘磷脂在体内各器官沉积的X连锁遗传性染色体疾病,又称出血性小结节病。该病以男性多见,累及肾脏疾病的发病率最高。在我们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心肌肥厚合并肾功能异常,尤其是有明确心肌肥厚家族史的患者应考虑到此病。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向心性肥厚以及瓣叶增厚。心电图常见代表左室肥厚的R波高电压,其他表现包括病理性Q波、ST-T改变、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PQ间期延长或缩短,预激综合征的波形等。四、糖原贮积症糖原贮积症是一组常染色体相关的隐性遗传病。由于体内代谢紊乱,糖原贮积于细胞所引发的代谢障碍,累及肝脏、心脏、肾脏以及肌肉组织,心电图常显示心室预激表现和房室传导阻滞等。Danon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以X连锁隐性遗传性溶酶体糖原贮积症,以心肌肥厚、骨骼肌病变和智力障碍三联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见于男性儿童和男性青少年,患者心肌细胞内大量糖原堆积导致心肌细胞肥大和结构破坏。心电图多表现为短PR间期和心室预激。通过基因检测筛选出含LAMP2突变基因可作为确诊Danon病的依据。图5糖原贮积症常见类型及致病基因图片来源:福君基因五、线粒体心肌病线粒体心肌病是线粒体病累及心脏的一种表现。线粒体病是编码线粒体的基因出现致病突变,或者线粒体疾病的相关核DNA损害,导致ATP电子传递链酶的缺陷,ATP产生障碍,线粒体形态发生改变而出现的一组多系统疾病。它主要累积神经肌肉系统,心肌组织也容易受累,患者在心脏方面表现为心肌病,可以发生肥厚型心肌病(常见)、扩张型心肌病,以及左室致密化不全。比较典型的患者可以表现为显著的左心室扩大,心肌酶持续增高,运动时乳酸及丙酮酸水平增高。肌肉与心肌活检,都显示出心肌纤维间大量的异形线粒体堆积。心肌活检电镜显示细胞内异常线粒体增生。基因分析发现DNA缺失或点突变可以确诊线粒体病。六、心脏肿瘤心脏横纹肌瘤多见于15岁以下儿童,肿瘤多位于左心室和右心室心肌内,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如果肿瘤位于室间隔引起室间隔增厚,需要我们仔细观察心肌回声特征来避免误诊。七、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厚心肌肥厚通常呈对称性,肥厚心肌为均匀的低回声,一般室壁厚度≤15mm,如果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我们的诊断应该尤为慎重。如果室间隔与左心室游离壁的厚度比值小于1.3,有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相关临床表现,心电图出现QRS高电压,可以优先考虑高血压。同时为慎重起见,也可嘱患者进行规范降压治疗后进行复查以明确诊断。八、强化运动引起的心肌肥厚此类患者一般无HCM家族史、心肺运动功能较好,可能心动较缓。超声心动图常显示左心室腔内径增大、室壁轻度均匀增厚,通常不合并左心房增大、严重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和组织多普勒显示的收缩速度的减低,终止体能训练可使肥厚程度减轻。图6图片来源:作者自制从基因突变角度来说,左心室肥厚可以包括HCM以及HCM拟表型(Fabry病、Danon病等)。HCM拟表型可以认为属于HCM,只不过表现上是肥厚型心肌病,但是基因改变位点不是我们认为的编码肌小节结构蛋白的基因位点,超声鉴别困难。以上提示超人们在工作当中碰到室壁增厚的病人,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家族史,仔细筛查各个切面,结合心电图、核磁共振等,以求抓住蛛丝马迹,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心肌活检以及基因检查,这样既有利于病因诊断也可以保护我们自己。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编写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5(12):-.编辑/苏姗
投稿邮箱/
..1.15
心血管部分(九)心肌疾病
1.心肌病
概念和分类
2.扩张型心肌病
(1)临床表现
(2)辅助检查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心肌病概念和分类1.概念:心肌病是指一组异质性心肌疾病,由不同病因(遗传性病因较多见)引起的心肌病变导致心肌机械和(或)心电功能障碍,常表现为心室肥厚或扩张。该病可局限于心脏本身,也可为系统性疾病的部分表现,最终可导致心脏性死亡或进行性心力衰竭。由其他心血管疾病继发的心肌病理性改变不属于心肌病范畴,如心脏瓣膜病、高心病、先心病、冠心病等所致的心肌病变。
2.分类:
(1)美国分类
年,美国心脏协会将心肌病分为以下三类。8版内科学P采用此分类标准
①遗传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右心室发育不良心肌病、左心室致密化不全、糖原贮积症、先天性传导阻滞、线粒体肌病、离子通道病(包括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短QT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室速等)。②获得性心肌病:感染性心肌病、心动过速心肌病、心脏气球样变、围生期心肌病。③混合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
(2)我国分类
年,我国制定的心肌病诊断及治疗建议将原发性心肌病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和未定型心肌病五类。有心电紊乱尚无明显心脏结构改变,有明显遗传背景的WPW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离子通道病暂不纳入原发性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表现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类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伴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心肌病。
1.症状
本病起病隐匿,早期可无症状。临床表现主要为活动时呼吸困难和活动耐量下降。随着病情加重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左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后期出现食欲下降、腹胀、下肢水肿等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
2.体征
①心脏体征
心界扩大,心音减弱,可闻及第三或第四心音奔马律,有时心尖部闻及收缩期杂音。
②左心衰体征
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可局限,也可遍布两肺,可伴哮鸣音。
③右心衰体征
颈静脉怒张,肝大,外周水肿。长期肝淤血可导致肝硬化、胆汁淤积和*疸。
-1-55男,32岁。反复活动时气短三年余,加重伴双下肢水肿2周,无发热。查体:BP/60mmHg,心率次/分,颈静脉怒张,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界明显向两侧扩大,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早期奔马律和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心包炎
B:扩张型心肌病
C:肥厚型心肌病
D: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E:缺血性心肌病
消化系统精选课程
扫码免费试听
孙凌老师
长时间担任本科实习生
研究生及规培生的临床学习带教
带你一次性掌握消化系统重难点
[解析]
正确答案:B。
患者中年男性,反复活动时气短3年余,加重伴双下肢水肿(提示右心衰竭)2周,无发热。查体:双肺底可闻及湿性啰音(提示左心衰竭),颈静脉怒张,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早期奔马律和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提示左心室扩大导致的相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心界明显向两侧扩大(扩张型心肌病典型体征),综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扩张型心肌病(B对)。心包炎(A错)患者出现大量心包积液时,虽然也可出现心界向两侧扩大,但其典型表现为Beck三联征:低血压、心音低弱、颈静脉怒张,且一般无心脏杂音。肥厚型心肌病(C错)(P)心界一般不大或仅左室增大,主要特征为心室不对称肥厚而无心室腔增大,典型杂音为胸骨左缘第3~4肋间较粗糙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风湿性心脏瓣膜病(D错)患者多有风湿热病史,且多在年幼时发病,并伴有相应瓣膜区的改变。缺血性心肌病(E错)多有情绪激动、劳累时心前区疼痛,常表现为胸闷、乏力、眩晕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