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改变人的命运,创新提升人的价值。我的热轧蓝领团队16年来申请国家专利超项、年创直接效益超2亿元,用实践证明技术工人也可像科学家那样工作,人人都能走上岗位创新的成才道路!
——王*
人物简介
关键词:技能专家、专利发明、经济效益
王*,男,年3月出生,宝钢技校毕业,同济大学夜大专升本,高级技师,宝钢技能专家,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申报国家专利项、宝钢技术秘密认定42项和PCT(专利合作协定)国际专利授权8项,国内外发明展获奖35项、金奖18项,诸多创新成果替代进口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5年创直接经济效益6亿元。
王*带徒传技经验丰富,受聘宝钢人才开发院兼职教授,为宝钢和社会培养了大量技能人才,主持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获国内外各类创新成果奖87项,近5年创直接经济效益13亿元,所在部门获国家专利超项,是具有较强创新创造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高技能专家。
工匠故事
从一名极其普通的岗位辅助工,逐渐成长为新时代的技术工人,30多年了,他一直奔走在创新路上,从未止步,从未停歇。他用他的慧眼,找出设备缺陷攻克点,改造,再改造。他用他的双手,破解世界难题,创造,再创造!宝钢技能专家王*,带领他的团队,用他们骄人的创新成果,无数次地书写着宝钢技术、中国制造。
王*是个创新奇才,一拍脑袋就是一个先进操作法。只要在生产线上发现设备的缺陷,他就能很快找到创新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在创新的道路上奔波了30多年,申报国家专利项(已受理项,其中授权项),申请PCT国际专利12项(已受理12项,其中授权8项),获国家软件著作权2项,获宝钢技术秘密认定42项,而且还创造了创新应用零失误的记录。
王*三大类创新项目之一的“层流冷却关键装备技术”解决了一个世界级行业难题。传统工艺已不能完全满足高品质钢板的质量和精度要求,王*历时10年,完成了“高成材率节能环保热轧层流冷却成套技术装备”1~4代的研发。该项目在节能和环境保护方面效果显著,平均提高热轧带钢成材率0.8%、节水36%、节电25%以上。项目成果全面应用5年来,设备运行稳定、可靠,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5.15亿元,至今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8项、国际专利授权6项、国家发明金奖2项、国际发明金奖1项等。该项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彻底改变了以往此类核心装置长期依赖进口或仿制外国产品的局面,实现了由空白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王*坚持理论学习与技能提升相结合,年考入同济大学夜大,经8年业余学习,年获钳工高级技师证书,年获本科学士学位;王*立足岗位创新、挑战行业技术难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上海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宝钢人才开发院等各类培训学习,提升持续创新能力,从一名剪刃工成长为宝钢技能专家;王*探索岗位创新、促进成果应用,所辖区域设备热轧产线相关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10余项创新成果先后获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金奖、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宝钢重大科技成果奖、中国国际发明展金奖和第届巴黎国际发明展列宾竞赛金奖;王*以学习与创新为人生坐标,积极主动参加技术传帮带活动和创新方法的传播,业余担任王*创新室负责人、宝钢员工创新活动基地创新指导志愿者和8家员工创新工作室导师,负责编写了近15万字的创新培训教材,每年承担技师和创新骨干培训任务近40次,培训人数超过人;王*作为宝钢员工创新活动指导志愿者,足迹遍布宝钢,带领更多工人走上岗位创新的道路,据宝钢人才院统计,王*近6年完成的培训人数就达1.6万人,在他周围形成了一支创新业绩和能力突出的蓝领创新团队;王*肩负重任,通过王*创新室发挥更大作用,建成创新攻关工作点,构成创新培训工作线,形成创新指导工作面,结成创新交流工作网,以“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带领旗下的职工发明创造协会(已成立16年)和青年发明创造协会,实现了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的工作目标,发挥了创新的引领、示范、指导和攻关作用。他所在热轧厂连续12年排名宝钢创新排行榜榜首。
在新的人生起点,王*想到的是如何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影响更多的人,让他们也走上学习创新和岗位成才的道路。王*在一份发言稿中写道:“岗位创新和创新指导是我们志愿者一辈子追求的价值。乐于创新指导的实践——一个舞台,一种文化,一分收获;甘于崇尚价值的使命——一个梦想,一种奉献,一份激情!”
王*常说:“一人进百步,不如百人进一步。”他与他的蓝领创新团队,正成为新时期中国工人的一个标杆。
目前,上海正在全力申办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为助力世赛申办,经全国征集,评选产生了5位申办形象大使,王*是其中之一哦,相关情况可点击“我们为中国上海申办世界技能大赛代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