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时腹痛,警惕这种生命危机!
编者按
「小儿科,大病例」是医学界儿科频道推出的全新病例学习模式,以严密的医学逻辑思维,对病例进行层层剖析、刨根究底,带你逐渐接近疾病背后的「真凶」。每一层分析到了转折点,通过提出一个问题让读者解答,然后再进入下一层次的推理和思辨。通过这种「问题导向模式」的病例学习,让读者零距离接近临床实例,让读者养成「学院派」临床思维,相信将对临床大有裨益。
温馨提示:全文字,阅读需要12~15分钟
那天我夜诊,22:40左右来了个9岁大的小男孩(浩浩),发烧3天,曾在社区看了2次。医生说是感冒,开了点口服药(奥司他韦等)吃。
吃了药之后,这两天已经退烧,却出现了呕吐、肚子疼,一天吐3~6次。于是,家长带着孩子去附近大型的UJ医院就诊,孩子他爸说从小到大生病都是在UJ医院看的,每次都会比较快好起来。
1.患儿感冒时出现呕吐、腹痛的常见原因包括()
A.消化道不良反应是奥司他韦常见的副作用,部分患儿服用后可出现呕吐、不同程度腹痛
B.胃肠型感冒,除了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可出现消化道症状
C.患儿可能为急性胃肠炎
D.呕吐腹痛要注意体格检查,必要时排除急腹症
感冒时出现呕吐,可能由于病*感染累及胃肠道,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俗称为“胃肠型感冒”。这种腹痛多数疼痛轻微,脐周疼痛为主,可自行缓解;且按压无疼痛,无急腹症体征。
呕吐是奥司他韦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多轻微,一般在停药后会自行缓解;少数患儿在服用奥司他韦后可出现腹痛,疼痛不严重,停药后可缓解,并且较少伴有腹泻症状。
急性胃肠炎可表现为先发热,再出现消化道症状;也可以先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再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
在门急诊时,遇到腹痛患儿,医生通常会着重排除急腹症。这是因为,急腹症通常会在短期内加重,严重可威胁到患儿生命。常见急腹症包括肠梗阻、肠穿孔、肠套叠(多见于婴幼儿)、急性阑尾炎和急性胰腺炎等。
2.儿科急诊,排除急腹症常用的方法包括()
A.血常规,初步判断感染情况
B.大便常规,了解是否有消化道出血
C.腹部立卧位片,鉴别肠穿孔、肠梗阻等
D.胃肠道B超,鉴别急性胰腺炎、肠套叠等
浩浩2次就诊于UJ医院。鉴于对急腹症的担忧,UJ医院给浩浩做了相关检查,血常规WBC6.35*10^6/L,N53.5%,Hbg/L,PLT*10^6/L;离子及脏器生化正常。腹部B超显示:肝右叶探及强回声团7*3mm,考虑钙化斑;双肾、膀胱、输尿管、胰腺、胆囊、脾脏未见异常。
鉴于腹部超声未能支持急腹症,医生告诉家长可能只是“胃肠型感冒”,给予处方口服药物。
西医有视触扣听,中医有望闻问切。西医和中医,都特别重视通过眼睛观察来判断病情,并置于诊察之首。古人更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可见自古以来视诊/望诊都是医生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美国儿科学会急诊“三角评估”所观察的内容,几乎可以通过视诊就能做出判断。
图一:儿科急诊三角评估法(ThePediatricAssessmentTriangle,PAT)
事实上,视诊是体格检查的重要内容,可以采集到很多重要的体征。正因如此,我一般会在患儿进入诊室那一刻,就开始注视患儿的一举一动。
那天,父亲抱着浩浩进入门诊,从步入门诊到坐下来,短暂的几秒对视之后,我心里便有种不详的预感。因为,在问诊及体格检查之前,我观察到了5个异常的征象:
(1)9岁的男孩,需要抱着进来,而不是自己走进诊室;
(2)精神疲倦、嗜睡,让孩子坐着,他却蜷缩躺在50cm不到的椅子上;
(3)坐着时,表情慌张,头部和四肢轻微抖动;
(4)呼吸急促,可见明显颈动脉搏动;
(4)嘴唇发白,脸色青灰。
视频:第一次见到儿童典型的颈动脉搏动↓↓
3.通过上述视诊内容,你认为哪个系统是主要矛盾?()
A.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
C.神经系统
D.循环系统
基于上述视诊内容,我做出以下2个判断:
(1)浩浩不是单纯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
(2)循环系统疾病可能是主要矛盾。
9岁患儿,不能自行步入诊室,说明患儿身体很不舒服。如果腹痛剧烈,通常见于危及生命的腹部器质性病变,然而外院的初步抽血检查及腹部B超初步排除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有排大便,而无血便,且腹部触诊没有明显的压痛或反跳痛,更进一步说明胃肠道器质性病变的可能性不高。可见,患儿的不适感,不只是由腹痛造成的。
干货:肠梗阻临床表现归纳为四个字:痛、吐、胀、闭。
痛,即腹痛;
吐,呕吐;
胀,腹胀;
闭,肛门无排气、排便。
听诊,双肺呼吸促、粗糙;心脏听诊,心音低顿,可听到心跳超快,至少是该年龄段正常的2倍速度之上,听诊不清,难以准确计算。患儿可见明显的颈动脉搏动,频率较快;桡动脉搏动和足背动脉搏动微弱,难以触及;无贫血的情况下(Hbg/L),却出现嘴唇发白,四肢指端稍冷。
进一步追问,患儿有说不出的全身不适感,有腹部闷痛、心慌、胸闷、头晕、嗜睡而又入睡困难等。体格检查提示心率增快,可能存在心肌缺血,有全身供血不足症状,有心力衰竭的高危风险。
总总迹象均证实了我视诊的判断,患儿循环系统才是主要矛盾,需要立即急诊治疗。
急诊评估儿童的循环系统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强弱、脉搏强弱、血压、血氧饱和度和皮肤的温度湿度。
循环系统有问题,常常有皮肤灌注不足的征象,表现出苍白、花斑纹、紫绀、肢体冷等。儿童不同年龄的呼吸频率、心率和血压都不一样,准确记忆患儿生命征,是评估的基础。
(这也是儿科比成人复杂的原因,不同年龄参考标准不同,生理特点不同,用药也不同)
图二:不同年龄儿童正常的呼吸、心率和血压参考值
(注意收藏和记忆喔~)
总结病史,起病为发热等流感样症状,逐渐出现呕吐、腹痛,病情在短时间内恶化,出现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疑心功能不全的心脏受累症状。我相信作为儿科医生,绝大多数人都会第一时间警惕急性心肌炎/爆发性心肌炎的可能。
4.下列关于爆发性心肌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早期表现与感冒相似,易漏诊
B.早期即可观察到循环受累症状
C.如能早期诊治,则死亡率不高
D.起病隐匿、急骤,很难早期发现,总体死亡率仍然很高
爆发性心肌炎,是一种病*感染引发的极其凶险的心血管危重症,也是心肌炎中最危重的类型,有报道死亡率高达90%。起病隐匿,早期表现可以跟感冒相似,不易引起重视,病情进展呈爆发性,如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致死。即便早期治疗,对医疗机构的硬件和软件都有较高的要求,也仍有很高的死亡率。
随着病情的进展,可逐渐出现心脏受损的表现,如胸闷、胸痛、气短、呼吸困难、心悸、头晕和极度乏力等。儿科又称“哑科”,这是因为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常常不能准确描述不适,这也给诊治造成很大困难。
爆发性心肌炎,常有心肌受损,表现为心电图酷似心梗,有ST改变;心肌酶常有升高,包括CKMB、肌钙蛋白等,其中肌钙蛋白特异性较高。
因此,我们很快给患儿安排了上述检查,平时需要2小时才能出报告,与检验科沟通,开通绿色通道,20分钟就出报告。CKMB和肌钙蛋白阴性,BNP明显升高。这提示患儿心肌炎可能不高,但仍需进一步行心电图检查鉴别。
干货:心梗/心肌炎,笔者概括为:痛、图、酶、动。
痛,胸痛、胸闷和心悸等表现;
图,心电图;
酶,心肌酶学检查,包括BNP(反应容量和心功能),CKMB和肌钙蛋白(反应心肌受损情况);
动,心脏搏动功能,包括心率快慢、节律、心音强弱、动脉搏动和超声心动图。
收入急诊观察室后,我们立即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和抽血等检查。心电监护显示,患儿的心率高达次/分!
图三:患儿入室时,心电监护超高心率,本来QRS稍增宽,呕吐后心电监护如上图,节律规整,典型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监护图。
一起来解读患儿的心电图:
图四:浩浩的心电图
尽管心电图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但不得不说心电图解读是有一定难度的。笔者通常用简单的方法来判别,简单总结为四个字(干货喔~):宽窄快慢。
宽,提示起源可能为室性,而室性的心律失常,通常需要紧急处理;
窄,提示来源可能为房性,房性心律失常较少在短期内危及生命(除非严重传导阻滞或停搏);
快,心率增快,如果时间太长,可导致心肌疲乏,甚至心功能不全,有较大的危险性;
慢,心率减慢,严重传导阻滞者,要注意心脏停搏的风险。
5.心肌炎的心电图表现包括()
A.窦性心动过速
B.QRS低电压
C.QT间期延长、ST-T改变、T波倒置
D.PR间期延长
6.下列关于心肌炎诊断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痛图酶动”异常,就能诊断心肌炎
B.有“痛图酶动”异常,只能临床诊断心肌炎
C.心肌炎的心电图改变缺乏特异性
D.心内膜活检出现心肌水肿、充血和纤维化或病*包涵体,可确诊心肌炎
浩浩的心电监护一开始显示如上述II导联类似,QRS稍宽大,时限超过0.12s,容易让人以为是室性心律失常。心电监护判断心律失常,由于导联太少,容易产生误判。因此,心律失常应以心电图为准。我们依据“宽窄快慢”四字先做出初步判断:心率增快,QRS时限窄,节律规整。快,提示需要紧急处理;窄,提示非室性的心率失常;节律规整,排除房颤、传导阻滞。
由此,可判断为非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常见包括房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QRS波之前,未见到正常房性P波,因此考虑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难点注释:
患儿心电图显示QRS时限延长,容易误判为室性心律失常。实际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过速,伴有房室结折返。即在房室之间正常的传导系统之外,尚存在多余旁道,形成一种心房和心室都参与的环形折返的心动过速,可表现为宽QRS。有报道称,房室结折返约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50%。
我们知道,心电图T波是心室复极化产生的,正常成人T波在V1-V6导联上都是直立的。浩浩的心电图V1、V2均出现T波倒立,那是否意味着存在心肌缺血呢?未必。儿童为右室优势型心脏,表现为右束支阻滞图形,右侧心前区导联的T波通常是倒置的,在中央和左侧心前区转为直立。
这一改变是生理性的,但是如果有超过两个导联T波倒置,或者V3以上导联出现T波倒置,就需要考虑心肌病变的可能。患儿V1,V2导联都倒置,且存在多个导联ST段改变,但是V2的倒置幅度明显小于V1,且V3以后均为直立,因此考虑和导联放置的位置有关,不排除存在轻度的心肌缺血可能。
事实上,患儿出现腹痛、呕吐、头晕、心悸、胸闷、嘴唇发白和脉搏微弱,均提示全身存在不同程度的缺血;而心脏快速收缩,会影响冠脉的充盈,影响心脏本身供血,这也是患儿出现不同程度ST段和T波改变的原因。
7.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包括()
A.面部冷敷(潜水反射法)
B.屏气法(瓦氏动作)
C.刺激咽部
D.陶氏试验
至此,患儿基本排除心肌炎或爆发性心肌炎,而考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笔者尝试通过咽部刺激来刺激患儿迷走神经复律,多次刺激呕吐后仍未复律。于是,考虑药物复律,给予胺碘酮复律,患儿心律很快恢复正常。随诊的心律正常,患儿腹痛缓解,也不再呕吐,精神状态也逐渐好转,并能安静入睡,次日康复出院。
图五:患儿复律后心电监护图
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常在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后诱发,如不注意识别,极易误诊漏诊。如果持续超高心率,可导致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具有较大危害。
小婴儿常表现为突然烦躁不安,面色青灰,肢端冷,皮肤湿冷,呼吸增快,脉搏细弱。由于小儿基础心率较快,发热时增快更明显,有时候难以和窦性心动过速鉴别,需要特别警惕。
年长儿,则可表现为心前区不适(有诉腹痛,如本病例),心悸,头晕,嘴唇发白,颈动脉搏动,脉搏细弱和肢端冷等表现。查体时可闻及节律规整且快速的心率。
治疗包括迷走神经刺激、药物复律和电复律。
刺激迷走神经:包括面部冷敷(潜水反射法)、屏气法(瓦氏动作)、刺激咽部。迷走神经刺激简单易行,安全性较高,但常常会失败。如失败,应考虑药物复律。
药物治疗,一线首选腺苷,弹丸氏一次推注。腺苷推注后,会看到心率很快下降至很低的心率,随后再恢复至正常心率,复律成功。
腺苷的副作用,部分患儿推注后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因此,使用腺苷复律必须准备好抢救药品,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CPR)。
此外,药物复律常用的药物还有普罗帕酮、胺碘酮,合并心衰者可以用西地兰。如药物复律失败,可尝试食道调搏或导管消融等电复律。
感谢
感谢当日值班强大的急诊医护团队,包括齐俊冶医生、唐亮医生和护士团队,感谢心脏中心马力医生对治疗的细心指导,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年入学)胡晓亮医生对心电图解读的指导。
本文首发:医学界儿科频道
本文作者: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蜡笔小新
责任编辑:李小荣
版权申明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