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了解到,医院(医院、漯河医专一附院)心脏中心团队医院(医院)联合开展的一例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心脏移植手术,在郑州成功实施。据了解,医院首次参与开展此类手术。
发作频繁多年维持仍未改善据介绍,此次心脏移植手术患者李某今年43岁,是漯河市召陵区人。十几年前,患者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胸闷、胸痛症状,频繁发作。医院后被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当时经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几年后,其胸闷、气喘症状加重,就诊于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植入支架3枚,术后规律用药。但近几医院就诊,入院后对症治疗,给予抗凝、扩冠、改善心功能、维持循环稳定等医疗措施。
突发急症多方考虑争取时间年11月,患者再次出现胸闷、气喘症状并伴有心慌、咽部紧缩感、头晕、黑朦症状。入院后给予对症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结合心脏彩超及心电图结果,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据了解,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能自动识别心室颤动(室颤)、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并电除颤,是目前防治心脏性猝死的最有效方法,ICD为心脏性猝死二级预防,为了避免经静脉ICD除颤导线长期植入体内发生感染的情况出现,也为以后的治疗余下空间。
基于此,心内科专家团队决定为患者植入S-ICD替代传统ICD,S-ICD的导线与脉冲发生器均埋于皮下,除颤导线不直接接触心脏及相关静脉进而可避免静脉导线所致的相关并发症,减少心肌损害。这项举措不仅为患者考虑周全,也为以后的心脏移植争取到了*金时机。
终见光明配型合适换“心”成功今年7月14日,患者再次出现胸闷、心慌等症状,为彻底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保障患者今后生活质量,该院医疗专家团队联医院为此患者进行心脏移植手术。7月21日,患者转医院,准备心脏移植,等待了四个月后终于等到了配型合适的心脏供体。11月25日上午11时许,心脏移植手术开始进行,下午6时许结束。由于患者心脏功能较弱,早期血压低、循环差,术中利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和体外膜肺氧合来维持,后经治疗,顺利拔管脱机,心脏移植手术成功。截至12月3日上午10时,患者病情平稳,进行术后心脏康复治疗。首次入院治疗到心脏移植成功,医院心内科团队积极参加患者救治,手术全程跟踪,为日后该院开展心脏移植手术奠定了基础。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杨三川通讯员张岩
编辑王宁审校
孙书红监制
左小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