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学术荟萃刘莹与时俱进聚焦心力衰竭诊治新思
TUhjnbcbe - 2021/3/15 0:38:00

刘 莹

大连医科大学

医院


  心力衰竭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国人健康的重要公共问题,规范防治心衰刻不容缓。虽然新冠疫情在全球各地肆虐,各界同道在抗击疫情的同时,心力衰竭领域仍在不断突破进展,下面我们对年的心衰领域国际与国内的新进展新思考进行梳理。

射血分数恢复型心力衰竭专家共识重磅出炉


  WilcoxJE等专家在JACC杂志发表关于射血分数恢复型心力衰竭(HFrecEF)专家共识,通过逆转左室重构、左室功能恢复与改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结局事件息息相关。研究表明,即使在左室射血分数完全恢复正常的患者中,也有相当比例的患者会出现反复的左室功能障碍并伴有反复的心力衰竭事件发生。该共识对射血分数恢复型心力衰竭患者如何进行临床评估进行指导并提供依据(图1)。HFrecEF定义包括:1)基线时LVEF40%;2)LVEF绝对改善≥10%;3)第二次测量LVEF40%。在对HFrecEF的生物学和临床流行病学有更好的了解之前,应继续对HFrecEF患者进行指南指导的药物和器械治疗。HFrecEF患者因心力衰竭复发风险高,应密切临床随访。

射血分数恢复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评估心房功能再认识—心房衰竭


  心房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其他心脏疾病的标志或结果,而不是心房功能障碍原因本身。BisbalF等人提出心房衰竭作为一个新的临床相关实体,定义为在没有明显瓣膜或心室异常的情况下,任何心房功能障碍导致的心脏功能受损、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或预期寿命恶化。心脏电生理和影像学的最新进展提高了对高度复杂的心房解剖和功能的理解,提示心房在心脏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图3)。左心房功能障碍和重构,可在健康无症状人群中独立于心力衰竭而发生,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或许是左心房衰竭的后果。再如脑卒中的发生,则认为是与心房疾病有关的因素,促进了血栓形成,进而增加了脑卒中风险,而非仅与房颤相关。应该重新评估心房功能障碍的作用,明确标志物、疾病进展因素、转归或病因等。但建立心房衰竭的适宜诊断标准还需要达成广泛共识。

心房衰竭机制及临床表现心力衰竭临床表现和质量评估指标更新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发布了一项成人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和质量评估标准。这其中包括:(1)由于患者依从性较高,之前心衰患者住院期间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衡量标准已被门诊时的LVEF评估取代,因其会影响治疗药物的选择。(2)门诊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活动耐量仍是评估指标之一。这其中包括NYHA分级或特定疾病的有效问卷,如堪萨斯城心肌病调查问卷(KCCQ)。门诊定量记录患者症状和活动水平可以使用NYHA分级、KCCQ、6分钟步行试验或峰值耗氧量。(3)药物治疗方面,在最新的心衰指南中,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获得I级推荐。(4)为推进指南所示最大耐受剂量药物的使用,采用LVEF≤40%的心衰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目标剂量的50%的用药比例,而ACEI/ARB/ARNI也采用了类似措施。(5)尽管接受ACEI/ARB/ARNI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仍存在LVEF≤35%、NYHA分级II-IV级的心衰患者,加用盐皮质激素抑制剂,以加强现行心衰指南中I类适应证药物的应用。为确保这些药物的安全使用,在开始使用盐皮质激素抑制剂后1周内,应加强对血清钾和肾功能监测。(6)在接受ACEI/ARB/ARNI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黑人或非裔美国患者中,LVEF≤40%的心衰患者使用肼苯哒嗪/硝酸异山梨酯治疗。(7)为鼓励共同决策时适当采用器械疗法,对于接受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3个月后LVEF仍≤35%的心衰患者,可以考虑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8)对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尽管接受≥3个月的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但存在左束支传导阻滞且QRS持续时间≥毫秒、LVEF≤35%的患者,建议进行CRT治疗。(9)该文章还提出了4项质量评估措施,①在1年内≥1次门诊就诊的心衰患者提供自我护理教育;②每6个月要求患者进行特定的自我健康状况评估;③1年内心衰健康状况评估未出现明显下降的心衰患者百分比;④心衰住院患者7天内出院的百分比。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ATTR-CM)诊疗发展新模式
  淀粉样变是蛋白错误折叠形成淀粉样物质沉积于胞外间质,致器官或组织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根据淀粉样物质的组成和淀粉样变性的临床特征主要分为:免疫球蛋白轻链淀粉样变性(AL)和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ATTR-CM发病率估计不到1%,为罕见病,缺乏早期诊断的方法和有效的治疗措施,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危及生命。传统无创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心肌活检虽为金标准但不可用于疾病筛查。以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技术,核磁共振钆延迟强化显像、T1-mapping以及核素心肌显像为代表的无创诊断新技术已被证明在心肌淀粉样变早期诊断、分型、评估预后方面具有重大临床意义。随着单光子标记的PYP核素技术运用等多种诊断方法的发展,ATTR-CM发病率远远被低估,大大提高ATTR-CM误诊、漏诊的风险,加快实现早诊早治的目标。
  氯苯唑酸(tafamidis)、二氟尼柳(diflunisal)、patisiran和inotersen等作为目前临床治疗ATTR的主流药物,作用机制各不相同。美国、加拿大、日本对ATTR-CM指南进行了更新,推荐Tafamidis作为目前全球首个、也是唯一经批准治疗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ATTR-CM)的口服药物,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创新性选择,为患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年12月26日在中国罕见医院团队领衔下,张抒扬教授牵头,ATTR-CM全国专家学组成立,为规范化诊疗体系及罕见病规范化管理模式提供探索思考。中国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心衰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疾病进展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动态演变有关,LVEF心衰分类存在局限性,由于舒张性心力衰竭(DHF)与收缩性心力衰竭(SHF)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同,共识推荐重新回归DHF和SHF的分类,DHF较HFpEF更为精准,DHF危险因素人群:老年人、绝经女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共识推荐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和利钠肽升高是诊断DHF的主要依据,CMR测量EAT的厚度是DHF发病的重要代谢因子,评分系统≥5分诊断DHF,2-4分诊断舒张功能不全。DHF对症治疗和探索性治疗,共识推荐改善系统性炎症、EAT堆积的探索性治疗,有利于DHF的早期治疗和预防,如他汀类药物、SGLT2抑制剂、二甲双胍。为了减少心衰住院,共识推荐神经激素拮抗剂治疗大多数SHF合并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

DHF的诊断路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葛式分型


  医院葛均波院士根据病因学及病理生理学提出了HFpEF新的分型方法,共5个亚型(表1):①HFpEF-1(血管疾病相关的HFpEF):包括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相关的HFpEF;②HFpEF-2(心肌病相关的HFpEF):可能有肥厚性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性等浸润性心肌病、法布里心肌病等;③HFpEF-3(右心和肺相关的HFpEF):通常伴有或不伴有右心室功能障碍的肺动脉高压;④HFpEF-4(瓣膜和节律相关的HFpEF):心室瓣膜疾病可导致左、右心血流动力学紊乱,进一步影响充盈压力和舒张功能;⑤HFpEF-5(心外疾病相关的HFpEF):心外疾病包括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或代谢综合征;高输出量的疾病,如贫血、肝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动静脉瘘等;其他疾病,如慢性肾病、癌症放疗等。


  HFpEF的新表型比之前更加结构化。表型编码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了解HFpEF的危险因素、病因、病理生理和临床病程,而且有助于指导有针对性的治疗。PARAGON-HF研究再次证实,到目前为止,没有治疗方法可以一劳永逸地治疗HFpEF。针对病因和/或共病的靶向治疗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因此,根据目前的编码方案,对具有相同或主要病因的HFpEF患者进行随机临床试验来检验治疗原则。需要注意的是,HFpEF患者可以属于一个或多个亚型,可以定义为HFpEF-1、HFpEF-2,也可以定义为HFpEF-13、HFpEF-的组合。

保留射血分数(HFpEF)心力衰竭的新表型编码

原创研究—H2FPEF评分可预测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预后


  H2FPEF评分对保留射血分数(HFpEF)的心衰的诊断是一种简洁方便的危险分层工具。我中心通过研究H2FPEF评分对HFpEF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再住院的预测价值,根据H2FPEF评分将受试者分为低(0-1分)、中(2-5分)、高(6-9分)三组。主要结果是全因死亡率和再住院。


  得出H2FPEF评分是全因死亡率(HR:1.46,95%CI:1.23-1.73,P0.)和再住院(HR:1.15,95%CI:1.08-1.22,P0.)的独立预测因素。ROC分析显示(图4),在校正年龄和NYHA分级后,H2FPEF评分可有效预测全因死亡率(AUC0.67,95%CI:0.60-0.73,P0.)和再住院(AUC0.59,95%CI:0.54-0.65,P=0.)。当临界值为5.5时,对全因死亡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3%和55.4%,对再住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0.5%和66.7%。H2FPEF评分可用于预测HFpEF患者的预后。得分越高,全因死亡率和再住院率越高。ROC曲线用于预测HFpEF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再住院小结


  ?射血分数恢复型心力衰竭患者应持续进行指南指导的药物和器械治疗
  ?心房衰竭作为一个新的临床相关实体
  ?心力衰竭临床表现和质量评估指标更新
  ?Tafamidis为ATTR-CM的临床提供了新治疗
  ?立足机制,重新回归舒张性心力衰竭新共识
  ?HFpEF病因分型有助于疾病认识及针对性治疗
  ?H2FPEF评分可以有效预测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预后

作者:张新鑫 刘 莹

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医院

扫码查看学术荟萃专题

往期回顾1、学术荟萃|高传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研究进展2、学术荟萃|郭伟:血管战创伤救治原则3、学术荟萃|辛世杰:医源性血管损伤的处理4、学术荟萃|吴立群: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敢问路在何方?5、学术荟萃|田野:自主研发声动力新技术遏制血管内斑块6、学术荟萃|戈小虎:感染性主动脉瘤的诊疗进展7、学术荟萃|*建华: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8、学术荟萃|郝玉明:糖尿病患者的心脏功能保护9、学术荟萃|周胜华:无导线起搏,起搏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10、学术荟萃|陆信武:原位与体外预开窗技术在主动脉弓部三分支重建中的不同体会11、学术荟萃|张金盈:冠心病PCI术后风险积分荟萃12、学术荟萃|杨丽霞:急性感染与心肌梗死13、学术荟萃|舒畅:腔内治疗术后腹主动脉瘤破裂的诊断和治疗14、学术荟萃|张刚成:经皮房间隔造口左心引流在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中的应用15、学术荟萃|禄韶英:主髂动脉闭塞腔内治疗中导管定向溶栓的应用价值16、学术荟萃|陈忠:立家之本——血管外科开放手术17、年度盘点|于波:腔内影像与功能学在中国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18、学术荟萃|李广平:无导线起搏器研究进展19、年度盘点|王琦光:卵圆孔未闭介入治疗器械的现状与前景20、学术荟萃|李昭辉:基于价值医疗的健康医疗体系建设21、学术荟萃|江勇:人工智能在超声心动图的应用及进展22、年度盘点|夏云龙+刘基巍:肿瘤心脏病领域学科进展23、学术荟萃|谢瑞芹:心腔内超声心动图在左心耳封堵中的应用24、学术荟萃|屈正:当今可穿戴动态心电图记录仪的性能特点与判读模式25、学术荟萃|卢成志:经皮去肾交感神经消融术的研究进展26、学术荟萃|张曹进: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的研究进展27、学术荟萃|马立人: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的研究进展28、学术荟萃|廖玉华:舒张性心衰早期防治专家建议29、学术荟萃|张*:以回旋支开口狭窄为主的左主干分叉病变PCI30、学术荟萃|刘强: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31、学术荟萃|刘梅林:老年人调脂治疗进展32、学术荟萃|姚启恒:心力衰竭与肿瘤之间的关系33、年度盘点|马依彤:心力衰竭药物临床研究新进展34、年度盘点|*鹤:左心耳封堵研究新进展35、学术荟萃|李易:老年冠心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36、学术荟萃|张然:免疫、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新机制和治疗新策略37、学术荟萃|杨杰孚:年心力衰竭领域重磅研究盘点38、学术荟萃|林文华:腹股沟血管穿刺及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研究进展39、学术荟萃|郑曰宏:肾动脉瘤外科治疗现状与进展40、学术荟萃|吴旸: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左室射血分数相关性的Meta分析41、学术荟萃|刘凡: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42、学术荟萃|朱鲜阳: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认识和处理43、学术荟萃|钟杭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与研究进展44、学术荟萃|张健:住院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血钠水平与院内病死率的关系45、学术荟萃|马翔: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46、学术荟萃|钟敬泉:关于房颤消融后中断口服抗凝药风险的研究47、学术荟萃|张海波:三尖瓣生物瓣毁损的微创介入瓣中瓣治疗1年随访48、学术荟萃|张静:ACS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49、学术荟萃|吴明营:二尖瓣脱垂的基因研究进展50、学术荟萃|季晓平:重症心衰的治疗难点和策略51、学术荟萃|袁宇:新型冠状病*病之心肌损害述评52、年度盘点|葛均波:经导管瓣膜治疗年终盘点53、学术荟萃|华伟:推广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国内应用:砥砺前行正当时54、年度盘点|杨建勇:介入放射学:从技术走向科学55、学术荟萃|朱化刚:医源性血管损伤的防治永远都在路上56、学术荟萃|史冬梅:冠状动脉杂交技术在心肌血运重建中的应用57、学术荟萃|陈茂: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进展58、学术荟萃|李玉明:ISH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解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9、学术荟萃|徐伟: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心房颤动60、学术荟萃|*勇慧:进化中的肿瘤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61、学术荟萃|王胜煌:SPECT联合CAG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价值62、学术荟萃|孙艳玲:从高血压管理视角谈顽固性高血压--写在年世界高血压日之前的思考63、学术荟萃|曾建平: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进展64、年度盘点|刘斌: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冠脉腔内影像及生理学学组工作盘点及年工作展望65、学术荟萃|戴若竹:早期康复对ICU获得性衰弱的防治66、学术荟萃|汪文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动周期对其诱发窗口的预测价值67、学术荟萃|苏瑞瑛: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在临床中的应用68、学术荟萃|侯应龙: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进展69、学术荟萃|姜伟峰:ICE可完全替代TEE进行房颤射频手术前左房及左心耳血栓的鉴别70、学术荟萃|余雷:介入方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71、学术荟萃|潘港:房颤患者左心耳影像学检查进展

72、学术荟萃|李振华:国内外区域医疗策略经验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术荟萃刘莹与时俱进聚焦心力衰竭诊治新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