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心电图专栏67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TUhjnbcbe - 2021/4/14 20:34:00

室性心动过速有多种类型,包括: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多态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单形性、多态性、多形性和双向性是指心动过速发生时心电图上心室搏动的单一稳定或可变的形态。单形性心动过速以单一QRS波群形态为特征;多态性心动过速时显示不同的QRS波群形态(通常为两种),QRS波群在每次搏动的基础上不发生变化(每个QRS波群形态至少表现5次或6次连续搏动);多形性心动过速显示QRS波群形态的逐拍变化,反映了心室激活的持续变化;双向心动过速表现为冠状面QRS波群的逐拍极性转换。

室性心动过速也可以通过其“行动”特点来描述为非持续性、持续性、重复性、永久性(或持续性)或阵发性。非持续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不到30秒,而持续性心动过速超过30秒。永久性室性心动过速在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存在。重复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特征是频繁的室性异位搏动和窦性搏动之间交替的非持续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风暴(ventriculararrhythmiastorm)指24h内发生≥2~3次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而需要立即静脉治疗、电复律或电除颤等的急性危重性症候群,也称电风暴(electricalstorm)。当室性心动过速突然发作并终止时,称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显著血流动力学损害和可触及动脉脉搏丢失的心室节律称为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本章节包括以下心律失常的具体描述,详见后文:

-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加速性室性节律、非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重复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非持续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重复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纤颤

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定义为连续四次或四次以上的室性异位搏动节律。QRS波群通常“宽而奇异”,形态极其不规则;QRS波群时限延长(犬>70ms,猫>40ms)通常符合,但QRS波形态的改变最好描述为与正常传导的搏动不同。冠状面的平均电轴是可变的,取决于电冲动的起源位置,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所有心室搏动形态相同。

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根据其持续时间分为持续性或非持续性,根据其行为分为持续性、重复性、阵发性或非阵发性。折返是导致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最常见的电生理机制,但不能排除触发活动和自律性异常。很难从心电图记录中确定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由折返机制引起的心律失常通常建立在由纤维化和慢传导区域定义的解剖基础上。此外,触发因素和调节因素是心律失常发生和维持所必需的,这一概念是由法国电生理学家Coumel提出的,参与心律失常发生的三个因素构成了“Coumel三角”。心律失常的诱因通常是心室异位起搏,常见的调节因素包括自主神经系统不平衡、电解质异常以及容量和压力过载引起的过度心壁应力。在这些因素中,交感神经张力的升高在心律失常的发生和维持中起主要作用。肾上腺素能系统的激活增加了细胞的自律性和激发活动,并能促进心室肌的难治性离散。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是由交感神经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释放循环肾上腺素介导的。由于交感神经传出到心室的分布不均匀,神经源性刺激在短时间内是活跃的,其作用是不均匀的。相反,儿茶酚胺的作用更为缓慢,持续时间更长,对不同的心腔影响相同。在心力衰竭的动物身上,运动和睡眠期间自主神经张力的巨大变化会引发心律失常。

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常见于结构性心脏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心肌炎、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瓣膜病伴充血性心衰和心脏肿瘤。也常伴随着全身疾病,包括:胃扩张和扭转综合征、脾脏肿瘤和扭转、神经系统疾病、子宫蓄脓、前列腺炎、胰腺炎、贫血、尿*症、内*素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电解质和酸碱失衡以及内分泌疾病;也可能是创伤所致。最后,抗心律失常药物、化疗药、麻醉药和镇静药也可引起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当然,在没有结构性心脏病或全身性疾病的情况下,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比较罕见。

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包括:

所有导联呈现形态单一的宽的QRS波群;

心室率通常~bpm,大于bpm的分界点可用于区分加速性室性心律;

通常是规则的R-R间期(R-R间期在刚开始时可能更不规则);

房室分离;

可能存在1:1到2:1的心室-心房逆行传导。

更多详情见下期内容,欢迎持续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电图专栏67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