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医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心律学界已经从学习、引进进入赶超乃至引领的阶段。为了更好的展示心律失常领域中国原创的新理念和新术式等学术成果,亚洲心律学会(AHRA)发起《AHRA中国心律新原创》宣传推广活动。此活动由业内专家根据学术创新性、临床显著性和未来学术价值等标准,筛选出上一年度由中国心律学医生自主发表的具有国际先进性的最新原创成果,向广大临床医生分享中国心律新原创新动力。本次分享专家为温州医院林加锋教授团队带来的《心室流出道不同区域室性心律失常有效靶点腔内双极电图特征的差异》,欢迎大家在线阅读。
目的
探讨心室流出道(VOT)不同区域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VA)有效消融靶点腔内双极电图特征及其差异。
方法
研究纳入年12月至年2月于温州医院心内科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例VOT不同部位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PVC/VT)患者,根据有效消融靶点X线影像及三维标测定位分为三组:①心大静脉远端(DGCV)组,②肺动脉窦(PSC)组,③主动脉窦(ASC)组,分析三组有效消融靶点腔内双极电图特征,并比较其差异。研究采用美国GE公司腔内电生理记录仪,纸速mm/s,腔内双极电图在放大64倍下记录,根据有效靶点腔内双极电图波形特征、是否存在特殊电位及其时程和高度,我们按图1将其定义为以下5种类型,①初始短程碎裂电位:为V波前的多峰(2~3波峰)短程碎裂电位,时程<V波时限的30%并与V波初始融合,波幅≤2mm者为低幅短程碎裂电位(图1A);>2mm者为高幅短程碎裂电位(图1B)。②初始高幅尖峰电位:为V波起始部的高幅尖峰(单峰)电位(图1C)。③长程高幅丛集和稀疏碎裂电位:为多峰高幅碎裂电位,时程占V波时限≥50%。波峰数目>5个,最大间距<2mm者为丛集碎裂电位(图1D);波峰数目≤5个,最大间距≥2mm者为稀疏碎裂电位(图1E);④前序尖峰电位:为V波前的尖峰(单峰)电位,与V波间有等电位线;波幅≤2mm者为低幅尖峰电位(图1F),>2mm者为高幅尖峰电位(图1G)。上述特殊电位可伴或不伴电位翻转(窦性心律时特殊电位在V波后部,PVC时翻转至V波之前)。⑤其他:除V波外,未见其他特殊电位。
结果
VOT不同区域VA有效消融靶点腔内双极电图特殊电位的类型存在差异(表1):①DGCV组表现为长程高幅或低幅丛集或稀疏碎裂电位,明显高于PSC组及ASC组,均p0.05;②ASC组表现为初始短程低幅碎裂电位,明显高于DGCV组及PSC组,均p0.05;③PSC组表现为初始高幅尖峰或多峰电位,明显高于DGCV组及ASC组,均p0.05;④PSC组伴电位翻转,明显高于ASC组及DGCV组,均p0.05。典型病例见图2。
结论
VOT不同区域VA有效消融靶点腔内双极电图特殊电位类型存在明显差异。
表13组有效靶点腔内双极电图特征的比较(例,%)
注:DGCV组与ASC组比较,ap0.05;DGCV组与PSC组比较,bp0.05;ASC组与PSC组比较,cp0.05
图1 DGCV、ASC及PSC区域PVC/VT腔内双极电图中特殊电位的类型
注:A、B为初始短程低和高幅碎裂电位;C为初始高幅尖峰电位;D、E为长程高幅丛集和稀疏碎裂电位;F、G为前序低幅和高幅尖峰电位
图2EDGCVPVC经RVOT优先传导有效靶点腔内电图及X线影像特征
图2 A为RVOT前间隔与游离壁之间激动标测心室电位领先体表ECGQRS波35ms,B为起搏标测的QRS波形态与自发PVC完全相同,C为RVOT消融靶点X线影像,此处消融后PVC消失。但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出现另一种形态PVC,其QRS波在下壁及胸前导联明显变高变尖,Ⅰ导联的R波明显变小,假性“Δ”波时限达73ms,结果在EDGCV标测其心室电位呈长程高幅丛集碎裂电位,领先体表ECGQRS波44ms(图2D),起搏标测与自发PVC的QRS波群12/12相同(图2E),F~J为有效靶点X线影像特征(F、D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H、I为冠状静脉造影结果,J为冠状动-静脉双重造影结果),此处以温控43°C,能量30W,阻抗Ω试消融约7sPVC消失,巩固放电90s,随后观察30min(包括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PVC消失。随访3年无复发
注:LAD=冠状动脉前降支;LCX=冠状动脉回旋支;LM=冠状动脉左主干;DGCV=心大静脉远端;AIV=前室间静脉;EDGCV=心大静脉远端延伸支,LAO为左前斜位,RAO为右前斜位,下同
作者:林加锋 林佳选 李嘉 李岳春 李进
专家简介
林加锋,温州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3、中国心律新原创|蔡彬妮:左束支区域起搏对心室同步性的影响以及在其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患者中的应用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CCAS心律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