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自博雅干细胞
作者:上海大学Dr.ZHU
专家审核:医院李晶教授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间充质干细胞(MSC)可以替代过去需要反复进行植入手术的移植物,可用于修复性手术。这种干细胞只需植入一次,就能完全融入心脏组织中,随其一起生长。可以减少新生儿因为患有某些先天性心脏病而需要接受的手术数量[1]。
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脏病领域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也让人们渐渐认识到,干细胞有望给传统的心脏病手术带来变革。
心血管疾病:危害健康的头号杀手
心血管病是目前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头号杀手。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现有2.9亿心血管病患者[2]。心血管系统就是指包括心脏和血管在内的血液循环系统。
心血管疾病则包括了各种与之相关的疾病,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临床概念,主要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塞),外周动脉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心肌病,主动脉疾病和肺栓塞。
目前,缺血性心脏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仍然是导致心血管疾病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的丢失引起心脏收缩功能障碍,死亡的心肌细胞被成纤维细胞取代,形成疤痕组织。以干细胞为基础的治疗旨在使受损心肌再生,这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模式[3]。
干细胞治疗心脏病的科学证据
20年前,Lazarus对恶性血液病患者中进行了首次间充质干细胞注射的应用研究[4]。自那以后,有大量的临床试验测试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涉及的疾病包括移植物抗宿主病、血液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器官移植等[5]。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clinicaltrial.gov)报告的数据,截至年12月,项基于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试验已完成或仍在进行中。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