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经有9个穴位,主治心、心包、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它病症。
图2-46手厥阴心包经脉循行示意图
1.曲泽(PC3)合穴
肘微屈,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见图2-47)。
①心痛,心悸,善惊;②胃痛,呕血,呕吐;③暑热病;④肘臂挛痛。
直刺1~1.5寸;或点刺出血。曲泽穴是心包经的合穴,在肱二头肌腱的尺侧;有肱动、静脉从此通过,最常的用法是放血,治疗中暑或者是暑热感冒。也可以用来治疗恶心呕吐。
2.内关(PC6)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
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见图2-47)。
①心痛,心悸:②胃痛,呕吐,呃逆,③胁痛,胁下痞块;③中风,失眠,眩晕,郁证,癫狂痫,偏头痛;④热病;⑤肘臂挛痛。
直刺0.5~1寸。内关是心包经中最重要的穴位,也是人体正经穴位中最重要的穴位之一。它是络穴也是八脉交会穴。“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内关可以用于治疗脾胃病、心血管病和胸闷气机不畅。曾经治疗一个车祸后全身多处骨折的20多岁的患者,做完手术后重症监护室请我去会诊,因为这个患者大便不通4、5天了,患者出车祸前刚好是吃完宴请坐车回家,我去的时候已经做完手术4天,病情稳定,意识也清楚了,主要是因为腹部胀满、不排气、不排便请我去会诊。这种情况在外科很多见,都会请我们针灸科会诊。我扎了一次,第二天回访时大便都通了,当天排了5、6次,宿便全出。既然好了我就不扎了,正准备走时重症监护的医生问:“你看这个心率那么快,针灸能不能起作用?”患者一直有心电监护,一看监护仪上心率、次,医生说,没办法,一降心率血压就跟着下去,也就只能维持在这个水平。我说那我试试看。我还真没有体会在心电监护下降心率的感觉,取内关、丰隆,快速捻转,泻法。5min后,心率就下降到左右,再行针30min,心率维持在次。我也挺高兴的,因为血压没有任何变化。第二天我再去针灸,还是这两个穴,心率从次降到了90多次,大功告成。因为原来患者的基础心率也有80多次,后来打电话回访,医生说心率以后也没有再升上来。另外内关还治疗打嗝、恶心呕吐、晕车晕船。还是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年寒假回家,京沪线,绿皮车,过来人都可以想象有多痛苦,中途上车的都是从窗口爬进来的,车门基本挤不进来。有两个20来岁的小姑娘在苏州站从窗户爬进来,刚开始还是很高兴的,毕竟好多人都没有爬上来,可是没过多久就不行了,车厢里人挤人,空气污浊的很,有个小姑娘就晕车了想吐,我们连忙把窗户边的位置让给她,吐的是涕泪横流,最后胃都吐空了,开始吐清水了,还是止不住。我看不下去,就说不嫌弃我刚学会针灸,我给你扎两针吧,小姑娘可能是不好意思拒绝,就让我扎了两针,一针合谷、一针内关,留针半小时,结果到了杭州站下车已经有说有笑了,再也没有吐过。大家如果没有带针,外出碰上晕车,使劲掐这两个穴位,也一样有效果。
图2-47
3.大陵(PC7)输穴;原穴
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见图2-47)。
①心痛,心悸;②胃痛,呕吐,口臭;③胸胁满痛:④喜笑悲恐,癫狂痫;⑤臂、手挛痛。
直刺0.3~0.5寸。大陵这个穴比较尴尬,它是心包经的原穴,所以有关心包经的疾病,大陵都可以治疗。但是刚才说了内关穴,内关穴的主治范围更广,大陵能治的内关都能治,关键是内关穴容易扎出针感来,大陵在腕横纹上,皮肤薄,肌肉少,不易形成针感。所以大家都喜欢扎内关,而忽视了大陵。但是大陵可以按摩,轻揉的按摩可以补心气,对于一些心胆气虚,容易心慌心悸的可以长期进行保健按摩。
4.劳宫(PC8)荥穴
掌心横纹中,第二、三掌骨中间(见图2-47)。简便取穴法:握拳,中指尖下是穴。
①中风昏迷,中暑;②心痛,烦闷,癫狂痫;③口疮,口臭;④鹅掌风。
直刺0.3~0.5寸。为急救要穴之一。劳宫穴也是气功中常用的穴位,基本上位于手掌的中心。站桩时很多时候要求劳宫穴相对,虚虚抱球,劳宫穴会产生轻微的气感。劳宫穴是心包经的荥穴,主要用于泄心包经之火。心包有热,口臭口疮是其直接表现,所以劳宫穴最大的作用是治疗这个,可以按摩,也可以针刺。但是劳宫穴位于手心,扎针是很痛的,所以通常都不用于针刺,只有像中风昏迷、中暑等急救时才使用。
5.中冲(PC9)井穴
中指尖端的中央(见图2-49)。
①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②热病。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为急救要穴之一。中冲位于中指指端,这和其它井穴不一样。针刺的话都是治疗中风昏迷用,大部分情况都是点刺放血,治疗中暑、小儿惊风以及高热。
图2-49
叮叮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