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是与主要细胞桥粒基因变异相关的疾病,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可促进其发展,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部分患者可累及左室,治疗的重点在于避免劳累、预防室速和心衰导致的死亡。
现病史
37岁女性,2年前开始反复发作心悸,持续不能缓解,伴有轻度头晕,无黑矇、晕厥等症状,查心电图提示室速,心率最高达次/分,合并低血压,医院电复律后室速终止。10天前室速再发,再次电复律终止。患者于今年5月初来我院住院寻求进一步诊治。
既往史
既往体健,家族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史。
T36.5℃,P73bpm,R20bpm,BP/77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
血肌酐85μmol/L,谷丙转氨酶15U/L,谷草转氨酶20U/L,血钾3.8mmol/L,NT-proBNPpg/ml。
心电图
窦性心律,55次/分,肢体导联低电压,下壁导联QRS波顿挫。↓↓
室性心动过速,右束支形+左下轴,次/分。↓↓
超声心动图
LA28mm,LVEDD45mm,EF59%。
心脏磁共振
右心受累为主心肌疾患,伴心肌脂肪浸润,左室扩张,室间隔运动不协调,考虑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可能。↓↓
基因检测
发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病基因DSP。↓↓
发现基因突变位点。↓↓
入院诊断
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累及右室、左室、右房)心律失常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①术前评估:
本例患者反复发作室速且存在轻度的血流动力学障碍,虽然既往无基础心脏病病史,也无家族遗传型心脏病病史,但入院后结合该患者心电图特征(肢体导联低电压,下壁导联QRS波顿挫),考虑器质性心脏病室速可能大。建议患者进一步完善心脏磁共振、心肌病基因检测(结果见上)。患者室速阵发性发作,有射频消融指征。②室速射频消融经过:
术中标测左右心室内膜基质基本正常,行激动标测,在左室后间隔标测到最早激动,且存在舒张晚电位,考虑病灶可能,在内膜消融后仍可诱发室速。然后在右室后间隔标测到最早激动,略落后于左室后间隔,效果不佳,考虑ARVC累及心外膜,于是进一步穿刺心外膜行基质标测。在左室后间隔心外膜发现片状低电压区碎裂电位,起搏标测与临床室速同形态,再次诱发室速,患者出现严重低血压,立即电复律,行右冠造影避开冠状动脉后行片状消融,电生理检查未诱发室速。
患者基础心率慢,且反复出现结性心率,不排除窦房结功能障碍,进一步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为ms,行右房基质标测提示窦房结区存在低电压区,考虑ARVC累及右房可能。
③病情再评估与双腔ICD植入:首先,患者ARVC反复发作室速且有黑朦症状,虽然行室速消融术,但仍然有植入ICD指征;其次,患者窦缓,在窦房结区发现低电压区,并且检测窦房结恢复时间较长,考虑双腔ICD可能是更优的选择;最后,患者心动过缓,在未植入起搏器的情况下难以给与抗心律失常药物,从服药的角度,仍然需要植入ICD。经沟通后,患者于射频消融术术后第2天行双腔ICD植入术,同时术后予以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贝那普利抑制心肌重构,患者恢复良好,复查动态未见临床形态室早室速发作。Q1: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只累及右室吗?
A: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主要累及右室的遗传性心肌病,以心肌细胞被纤维脂肪组织进行性替代为病理特征,易引发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ARVC主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桥粒蛋白基因突变引起桥粒蛋白功能异常,导致心肌细胞间黏附异常、信号传导障碍、细胞凋亡及心肌重塑,是ARVC发病的根本原因。ARVC可以累及一侧或两侧心室,HRS专家共识将ARVC称为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rrhythmogeniccardiomyopathy,ACM),并将ACM的范畴扩展为除继发于心肌缺血、高血压、瓣膜病导致的心律失常以外的其他所有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包含了遗传性、系统性、感染性和炎症性疾病,如致心律失常性右(左)室心肌病、心脏淀粉样变和结节病、Chagas病和左室致密化不全等。
Q2:ARVC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A:
(1)明确的ARVC诊断包括:2个主要标准,或1个主要标准加2个次要标准,或4个次要标准;
(2)临界的ARVC诊断包括:1个主要标准加1个次要标准,或者3个次要标准;
(3)可能的ARVC诊断包括:1个主要标准,或者2个次要标准。
Q3:针对ARVC有哪些治疗方式?
A:目前临床上治疗ARVC患者最重要的目标包括:①降低死亡率,包括心律失常性心脏性猝死或心力衰竭(心衰)导致的死亡;②遏制右(左)室或双室功能障碍和心衰的进展;③通过减少(消除)心悸、室性心动过速再发、ICD放电(适当的或不适当的)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④改善心衰症状,增加心功能储备。治疗方法包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导管消融、ICD和心脏移植。Q4:ARVC合并室速的射频消融治疗疗效如何?
A:目前研究表明,由有经验的医生开展心内膜和心外膜联合消融,进行心内膜、心外膜基质改良,可消除患者可诱导的室性心律失常。上述手术操作安全、有效,长期随访中,在未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等)的情况下,大多数接受联合射频消融术的患者未再发生室性心律失常。DaimeeUA研究发现在ARVC患者中,导管消融治疗在单次手术后提供良好的无室速生存率,再次手术能提供更持久的无室速生存率,心动过速负荷明显降低,而且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
医院王小英主任团队
医院刘元庆主任起搏团队
医院十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