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伴有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性心梗患者时,如何判断预后?医院张澍、王靖等进行的一项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
该研究发现,心功能不全、合并肾功能不全、心电图有J波,以及发病超过24小时的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提示院内死亡率增加。
研究中的恶性心律失常的定义为室颤和无脉性室速。
进一步发现,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为Ⅳ级的患者,院内死亡率超过50%。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其死亡风险是NYHA为Ⅰ级患者的5.67倍。
血肌酐水平升高、心电图存在J波、距症状发作至恶性心律失常间隔24小时的患者院内死亡风险分别增加5.26倍、4.37倍和3倍。
出现J波原先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的心电图改变,但研究者认为,J波阳性预示院内死亡率增加,原因是室性心律失常早期复发的风险增加。
在恶性心律失常发作的时间分布上,研究者发现,一半以上事件多发生在心梗症状出现24小时内。
研究者指出,早期引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可逆性较强,除颤成功率最高,存活出院率最高,且不会对患者长期预后产生不良影响;而心肌梗死后期,却因瘢痕形成和心肌重构导致一系列解剖结构的改变,从而成为恶性心律失常发作的主要基础。
医院6年间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在心肌梗死30天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例。最终,存活出院患者例,院内死亡患者69例。
来源:王靖,楚建民,郭琦,等.心肌梗死急性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院内死亡危险因素资料分析.中国循环杂志,,29:-.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