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脂肪过度沉积对心脏血流动力学和心室功能的总体影响
文章还从细胞分子学层面阐述了肥胖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其中涵盖脂肪组织功能障碍、全身性炎症、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葡萄糖转运异常、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脂*性以及氨基酸代谢紊乱)、细胞内稳态改变(尤其是线粒体Ca2+稳态)、氧化应激、自噬/线粒体缺陷、心肌纤维化、降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和内皮损伤。图2肥胖性心肌病代谢应激和细胞器功能障碍
脂肪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其中分泌的多种脂肪因子(比如瘦素、脂联素、抵抗素、内脏素等)、多种炎性因子(IL-6、TNF-α、CRP等)以及多种血管活性物质(血管紧张素II、NO、ET-1等)可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瘦素、脂联素被证明可调节心肌代谢和心肌细胞外细胞结构和组成,促进心脏重塑。这些因子以及IL-6、TNF-α等与心力衰竭相关。另外,过量脂质超出了线粒体代谢处理能力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而线粒体功能障碍还可导致活性氧增加,进一步引起代谢功能障碍和组织损伤。肥胖总归是能量摄入和消耗不平衡的产物,因此管理肥胖就需要减少能量的摄入、增加饱腹感、降低饥饿感和能量摄入,以及加强生活方式干预。此外,减重代谢手术也是治疗的一种选择,近日发表在Lancet上的一项对17万人的研究表明,减重代谢手术可降低肥胖患者49.2%的死亡率、中位预期寿命延长6.1岁。不过这些治疗策略是否是肥胖型心肌病的最佳治疗手段尚不清楚。此外,对于将胰岛素抵抗以及抗炎作为干预目标目前尚无证据。还有研究显示,ACEI和ARB有助于促进脂肪细胞分化,降低炎症因子及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拮抗RAS系统或是目前可行选择。来源:RenJ,WuNN,WangS,etal.ObesityCardiomyopathy:Evidence,MechanismsandTherapeuticImplications.PhysiolRev.May5.doi:10./physrev...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F:FE8, F1:9D73F1E4, F2:4CA6DE6B, F3:54ED, T:, y:FED5DFAF }"h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