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9日,一项国际性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将导管消融作为患者的早期一线治疗,可显着降低伴有结构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VT)复发、心血管住院和心源性猝死(SCD)死亡的风险。由芝加哥大学研究协调中心主导的PAUSE-SCD试验是首个纳入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VT消融试验,该试验将在整个亚洲进行。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试验的结果在心律协会(HRS)的年会HeartRhythm上作为最新的科学成果发表。
心脏性猝死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由于心脏传导系统故障而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如果在几分钟内未能得到治疗就会发生心源性猝死。VT患者(一种高危的快速心率的心律失常)和其他结构性心脏病患者患SCD的风险增加[2]。由于该研究是在亚洲(有SCD风险的人口最多的大陆)进行的,因此纳入了非缺血性心肌病的VT患者,因为相对于缺血性心肌病的患病率更高。非缺血性心肌病是一种与既往心脏病发作或冠状动脉阻塞以外的原因有关的心肌功能减退的疾病。
这项国际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是以芝加哥大学作为研究中心,在中国、日本、韩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共有名患有结构性心脏病或单形性室速的患者被纳入了植入式除颤器(ICD)治疗。患者按1:1随机分配至ICD植入后90天内行导管消融或药物治疗。拒绝ICD治疗的患者在独立消融治疗后进行前瞻性登记随访。研究主要终点事件包括VT复发、心血管疾病住院和心因性死亡。该研究进行了为期6年的时间,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
该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室速导管消融作为ICD植入后的一线治疗,可将各种病因的结构性心脏病的VT复发、心血管住院和死亡的相对风险降低42%。在中位随访期间,45%接受消融治疗,59%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风险比0.58,95%置信区间,0.35-0.96;P=0.)。导管消融时间平均在ICD植入前2天进行(包括ICD植入前5天至ICD植入后14天)。消融组有8%的手术相关并发症。
“深入研究导管消融作为预防有危及生命的心脏突发事件风险的患者的治疗措施,这只是三项临床试验中的一项。”芝加哥大学医学博士、FHRS和主要作者RoderickTung说,“导管消融历来被视为一种姑息性的、不得已的治疗手段,并将其作为与ICD植入的同步治疗提前进行是一个潜在的有意义的模式转变。它也是第一个将既往没有心肌梗死的VT患者包括在内的更现代的治疗策略,例如高精密度标测和心外膜消融方法。我们希望这些结果将影响未来的指南更新,这些指南可能倾向于在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合并室速的治疗策略中更早地使用导管消融而不是单纯药物治疗。”
此外,此项研究结果表明,与药物治疗相比,未接受ICD的导管消融室速患者具有更低的VT复发率,但死亡率没有显着差异。这一结果为现有指南提供了新的思路或选择,即在高度选择的患者中是否可以接受无ICD治疗的导管消融?此外,他们指出,除颤器治疗对世界某些地区的患者仍因经济原因而不能承受,这加强了导管消融治疗室速在未来研究的重要性,该研究可能将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化,导致这些单独导管消融治疗患者在单独ICD植入方面没有表现出一致的生存优势。
References:
1.AdabagAS,LuepkerRV,RogerVL,GershBJ.Suddencardiacdeath:epidemiologyandriskfactors.NatRevCardiol;7:–25.
2.Koplan,B.A.,Stevenson,W.G.Ventriculartachycardiaandsuddencardiacdeath.MayoClinicProceedings.May;84(5):.
点评
在导管消融技术不断精进以及消融器械的不断更新的今天,器质性室速的导管消融治疗不再只是观望的角色。针对器质性室速包括非缺血性心肌病室速患者,无论是在ICD保障下的导管消融,还是单纯导管消融治疗,在室速的复发率及室速负荷、心源性猝死方面都表现出可喜的成绩。并且随着执着并追求卓越的电生理医疗团队的不断努力,这一成绩将更加令人惊喜。对于器质性室速导管消融联合药物和(或)ICD的优化治疗方案,必将成为更多心血管医生的最佳选择。
译者简介
涂清鲜
医院
涂清鲜,硕士研究生,遵义医院(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国胸痛中心暗访专家,中国心血管创新学院四期学员,年毕业后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长期专注于心血管疾病临床及科研工作,年及医院医院参加中国心血管介入培训基地心律失常(电生理及器械植入)及冠心病介入培训。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第一作者发表北大核心及省级核心科研论文近10篇,拥有心血管领域实用新型专利3项。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