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脏监护专业委员会
远程心电监测;心律失常;房室阻滞;心动过速;心肌梗死
R.4
A
-()06--04D01:10./j.issn.-..05.
说明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脏监护专业委员会在前任主任委员顾菊康教授的领导下,多次提议、策划和组织讨论关于《中国远程心电监测专家建议》事宜。年1月10日第四届心脏监护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在新任主任委员侯月梅教授领导下,在*永勤会长的关怀下,将这项工作作为专委会年一项重要的有意义的工作落实。它是远程医疗的重要部分,是当前急需规范的检查项目。名誉主任委员顾菊康教授、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王红宇教授、常委吴宝明和全国专家委员储伟执笔起草了《中国远程心电监测专家建议(讨论稿)》,年8至11月广泛征求相关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改。年12月19日提交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脏监护专业委员会全委会和中国心脏联盟讨论修改。现将《中国远程心电监测专家建议(讨论稿)》发表,以更广泛征求意见。在临床实践中,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补充、修正,为远程心电监测的工作做贡献。前言《中国远程心电监测专家建议(讨论稿)》是在远程心电监测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年6月13日在北京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脏监护专业委员会的策划、讨论提纲和具体思路的汇总下形成的,旨在帮助心血管和心电专业医师、医务工作者对需要进行远程心电监测的患者做出评估、诊断和适当的治疗评价。核心内容主要有:①需要进行远程心电监测的患者应该根据监测目的选用适宜的仪器。如监测心率变化还是监测运动缺血。②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考虑监测频率和远程传输方式。如院外康复每日监测三次心电图,一周回传分析一次。③监测结果发送患者本人以及社区全科医师,重症患者发送结果给患者亲属以及负责治疗医师,危急情况呼叫公共急救。④远程心电监测的益处及相关风险。⑤入网检测患者数据保存及调用、对比、分析权限以及电子签名和保密等问题。本建议反映了远程心电监测的进展,涉及患者适应证、适用仪器、监测和传输方法等,为临床实践提供一个原则和规范、一个实用的操作建议。关于专家建议对于与心电图异常有关的疾病进行远程心电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其益处和风险,将资源放在最有效的方案上,提高医疗的有效性,使患者有效地使用医疗费用,获得最佳转归。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脏监护专业委员会组织并选择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复习文献、评估结果,考虑到患者疾病、监测频率、患者接受程度、有效花费、医保报销,提出一个实用的专家建议。编写工作组组成包括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脏监护专委会专家、临床医师、心电工作者。中国远程心电监测专家建议(讨论稿)工作组人员:侯月梅、顾菊康、孙兴国、卢喜烈、王红宇、钟杭美、陈清启、张海澄、李方洁、吴宝明、储伟、尹彦琳等。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是开展远程心电监测的基础,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远程心电监测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各医疗单位和医学专家在开展远程心电监测时,应根据不同应用场合、服务对象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监测”在不同的应用中可分另恰有“检测”“监测”或“监护”之意。一套完整的远程心电监测系统通常由监测终端、监测服务器、监测中心三部分组成。本章节我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应用经验,就上述三部分设备的要求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讨论参考。5.1监测终端监测终端是远程心电监测系统的“感应器”,服务的信息提供者。选择监测终端时应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