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总结
本例案例属于MRI起搏器A3DR01的AT/AF功能ReactiveATP的完美体现。术前偶然发现房扑,打开rATP后,有效制止了房扑的继续发生,减少了AT/AF的负荷。
·病变特点及其解决方案:
本例患者81岁高龄,脑外膜瘤可能,MRI检查需求很高。患者过往无AT/AF史,在手术前发现房扑,ReactiveATP功能组合对于该患者来说是意外的收获,效果明显。研究表明即使在只是既往曾经偶发房颤的患者中,仍有很大比例是有规整性的房速事件,而很多规整性房性心动过速可以被无痛的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中止,成功率高达62%。本例患者正是由于ReactiveATP功能的开启,使其房性心律失常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患者仍在继续随访和参数优化中。
·证据引用:
MINERVA临床研究结论指出与标准双腔起博治疗相比,DDDRP+MVP有效降低房速进展为永久性房颤风险61%。
·个人选择MRI兼容起搏器及植入经验及心得回顾:
如患者有神经科、骨科等可能的诊断需求;或者非瓣膜性房扑形成血栓导致脑梗塞风险的患者需要行MRI检查。首选MRI兼容起搏器,没有扫描部位限制的最佳。A3DR01起搏系统,不仅兼容全身核磁扫描,同时具备强大的AT/AF管理功能。如ReactiveATP功能能有效减少阵发性房颤患者的AT/AF发生率。长达14个月的CardiacCompass记录帮助更好的管理AT/AF。
就诊时间:年3月。
主诉:因“反复头晕半年伴胸闷1月”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开始出现阵发性头晕,无视物旋转,无耳鸣、恶心、呕吐,无胸闷、胸痛,无黑矇、晕厥。
既往史:高血压病病史8年,否认糖尿病、青光眼、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病史。
体格检查:血压/70mmHg,心率70次/分,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啰音。心律不齐,可闻及频发早搏,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心电图: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Ⅰ度房室阻滞。
超声心动图示:LVEF65%,主动脉瓣轻度反流,二尖瓣轻度反流。
影像学检查:头颅CT示双侧基地节区腔隙灶伴轻度脑萎缩。
心功能分级:Ⅰ级。
初步诊断入院诊断:Ⅰ度房室阻滞,窦性停搏(最长R-R间期3.5s)。
危险评估:该患者高龄、可能脑外膜瘤、MRI检查高危险患者。
诊疗策略:入院后胸闷症状缓解,可平卧入睡。遂决定植入心脏起搏器(A3DR01,Medtronic)。
术前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Ⅰ度房室阻滞,窦性停搏(最长R-R间期3.5s)。未发现房性心律失常。术前再次心电图检查,发现房扑。
选用该策略器械理由:研究证实高龄患者属于MRI检查高危险,需植入兼容MRI起搏器(能够全身扫描最佳)。患者术前偶然发现房扑,AT/AF诊断、治疗、预防三部曲能防止房性心律失常进一步恶化、有效降低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手术过程手术时间:入院第二天。
手术过程(一):经腋静脉分别在右心耳和室间隔处放置起搏电极导线。
手术过程(二):导线电学参数。
手书过程(三):在左侧皮下制作囊袋后顺利地植入起搏器。
手术过程(四):开启MVP模式,AT/AF预防及治疗程序关闭。
术后管理术后用药:氨氯地平、阿普唑仑片。
术后检查:术后1周。
术后程控:术后即刻开启MVP、MS,关闭CAFR、PMOP、APP、ARS、ReactiveATP。
术后随访(术后1周)导线电学参数
术后程控随访:开启MVP、MS、ReactiveATP,关闭CAFR、PMOP、APP、ARS。
术后随访(术后1个月;AT/AF管理功能开启)AT/AF记录:出院前随访将ReactiveATP功能打开,1个月后随访记录到共有12次治疗的AT/AF事件。
AT/AF治疗:其中8个事件一阵ATP成功;2个事件2阵ATP成功;1个事件3阵ATP成功。
一阵ATP治疗成功示例:
两阵ATP治疗成功示例
CardiacCompass报告显示:开启ReactiveATP后AT/AF负荷明显减少;平均心室率下降;日间及夜间心率均下降;患者活动度上升;心房起搏比例提高。
术后随访(术后2个月;AT/AF管理功能开启)AT/AF记录:2个月常规随访又记录到6次治疗的AT/AF事件。
AT/AF治疗:其中4个事件治疗成功,2个事件失败后自己中止。下一步尝试打开AT/AF预防程序。
ATP治疗成功示例
医生简介邱朝晖,上海交通大医院心内科行*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院心内科医学博士,师从葛均波院士。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以及永久起搏器植入、心力衰竭的心脏同步化治疗(CRT)和植入性心脏电除颤(ICD)治疗技术。曾获卫生部世川医学奖学金公派在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循环器内科冠心病诊治中心进行为期一年的临床研修,并先后在日本东京都老年病院、德国波鸿St.Merien医院和意大利Ferrara大学进行心血管疾病的短期学习。近年发表论著近十篇,其中SCI论著两篇。主编参编专业著作两部。担任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健康与转化医学分会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起搏与电生理学组青年委员、上海市医药青年联合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