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节律和/或频率的异常,其发生机制是由于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
心律失常可发生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发生在心脏结构正常的人。
心律失常的主要诊断方法,包括心脏听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电生理检查等。
临床可根据心律失常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期前收缩、心动过速、扑动、颤动;缓慢型心律失常包括停搏、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
I类药物:
阻滞快钠通道,降低0相上升速率,减慢心肌传导,有效的终止钠通道依赖的折返。
II类药物:
阻断b肾上腺素能受体,降低交感神经效应,减轻由b受体介导的心律失常。
III类药物:
基本为钾通道阻滞剂,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复极时间,延长有效不应期,有效的终止各种微折返,因此能有效的防颤、抗颤。
胺碘酮是多通道阻滞剂,因此目前它是以较好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足之处是心外副作用较多,可能与其分子中含碘有关。
IV类药物:
钙通道阻滞剂,常用的有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它们延长房室结有效不应期,有效的终止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减慢心房颤动(房颤)的心室率,也能终止维拉帕米敏感的室性心动过速。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用法
I类药物:
(1)奎尼丁:本品是最早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
(2)普鲁卡因胺:有片剂和注射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也用于预激综合征心房颤动合并快速心率,或鉴别不清室性或室上性来源的宽QRS心动过速。
(3)利多卡因:
本品对短动作电位时程的心房肌无效,因此仅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4)美西律:
利多卡因有效者口服美西律亦可有效。
(5)莫雷西嗪:
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都有效。
(6)普罗帕酮:
本品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II类药物:
(1)艾司洛尔
(2)其他b受体拮抗药可用于控制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心室率,也可减少房性和室性气期前收缩,减少室性心动过速的复发。
III类药物:
(1)胺碘酮:
本品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可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者,促心律失常反应少。
(2)索他洛尔:
口服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3)伊布利特:
本品可用于转复近期发生的心房颤动。
IV类药物:
(1)维拉帕米
本品可用于控制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心室率,减慢窦性心动过速。
(2)地尔硫卓
本品可用于控制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心室率,减慢窦性心动过速。
V:其他
(1)腺甘:本品可用于终止室上速。
(2)洋地*类:本类药可用于终止室上述或快速控制快速心房颤动的心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