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员工的眼里,钟志雄是一位非常严厉的院长。他自己也说,有的医生、护士来他办公室谈话,常常紧张得语无伦次。“我也没批评过他们,可他们就怕我。”
虽然很多员工面对这位院长还有点“怕”,医院,他们却越来越自信,腰板也越来越直。实现这一转变的,正是这位让他们有点敬畏的院长,还有他一项接一项的重要举措。
医院院长钟志雄
“大树底下能不能乘凉,还要看你会不会维护”
在广东省兴宁长大的钟志雄,自小就医院。这家有医院,最初由瑞士巴色差会创办,首任院长来自德国的Dr.Wittenberg,是粤东医院,闻名梅州以及粤闽赣边区。
年,钟志雄自湛江医学院(现广东医科大学)医院,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医院设施陈旧,规模很小,仅有三四百人。不过这种情况很快得到了改善。
恰逢改革开放初期,医院开始转变思想,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技术,引进人才。“年开始,医院整体基础施设逐步改善,特别是在新住院大楼建成后,医疗环境有了明显变化。”医院的蜕变,眼看着医院逐渐长成了一棵大树。
医院建院周年学术活动
年5月接任医院院长,钟志雄发现,并不能在这棵大树下“安心乘凉”。
“当时泌尿外科的医生还可以做乳腺病手术,心内科病区竟然住进了先兆流产的患者,这样哪里行?”这些规模扩张的“后遗症”让钟志雄意识到,医院必须要进行一次转型升级,“作为后人,维护好这棵大树”。
如何转型?没有明确答案。医院领导班子,到医院、医院、医院、郑州医院医院取经。“不能把自医院,要放开眼界,医院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钟志雄解释。
在进行历史角度的医院的横向对比后,钟志雄理清了转型思路,医院管理精细化、办医理念标准化和学科建设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医院称为“三个化”。
首先要转变理念的就是医务管理,制定清晰的诊疗规范,引导学科专业化建设。他以心内科举例:心内科共有四个病区,新的诊疗规范要求其做到规范化收治。分析发现,心内科患者中,冠心病患者是主要人群,难以划入单一病区,因此规定:心内科四个病区皆可收治冠心病患者;此外,一病区还可加收外周血管和大血管病患者,二病区可加收先心病患者,三病区可加收心律失常患者,四病区可加收危急重症患者。
在这样的引导下,每个病区都有了自己主攻的方向,专科特色也日益凸显出来:心脏介入手术难度日益增加,技术越来越精湛。经过几年的探索,更多的成果随之而来,年11月3日,医院胸痛中心通过认证,成为粤闽赣边和粤东北首个国家级胸痛中心;年12月9日,医院成为第一批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单位;搭建了粤闽赣边学术交流平台,粤闽赣边心血管、脑科、消化科、妇产科等的学术交流成了医院的招牌……
“信息化建设没走一步弯路”
医院改变理念,实现“三个化”,“是个痛苦的过程”。“其中最难的是,医院没有完善的信息化系统,”钟志雄说,“许多转变单靠人力是难以实现的。”随后,医院发展的重要议程上来。从零开始布局的信息化系统是钟志雄上任四年多最自豪的一件事,“整个过程,没走一步弯路”。其中的经验凝结起来就是:高起点规划。
遵循这样的理念,信息化建设首先从门诊入手。“门诊虽看上去简单,却是信息化最复杂的地方,”这是钟志雄和医院后的总结,“因为门诊是一个载体,功能最多。”
首先改善门诊挂号、缴费、查询功能,将原来只属于一楼大厅的功能分散到各个楼层,免去患者楼上楼下走动带来的不便和拥堵。随即是药房的信息化,将药房和医生端连接,开通诊间结算,患者在医生诊室开完药,直接到药房取药即可。
除了这些便民利民的措施之外,信息化系统还起到了行为管控的作用。健康界走访该院的手术中心发现,每位医生都有一个智能卡,按照手术室排期,只有轮到自己手术时才能进入手术室;手术中心门口和走廊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各个手术的状态,具体到一场手术的麻醉师是谁、什么时候进行麻醉等;在更衣室里,做完手术的医生只有把衣服和鞋子归位,才能拿到自己的衣服和鞋……
“上海的专家来我们这做手术都觉得很惊讶:怎么会这么先进!”钟志雄的自豪溢于言表。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