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律动中国室性心律失常规范化治疗培
TUhjnbcbe - 2020/6/3 2:02:00
中科治疗白癜风有疗效规范管理共赢健康

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明确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提高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与防治水平对于预防心源性猝死具有重要的意义。年3月2日,在第十一届全国室性心律失常专题会议期间,举办了室性心律失常规范化治疗培训项目全国启动会。

本项目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江苏省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共同主办。启动会后,大会进行了专题学术讲座,对室性心律失常的规范化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其中,药物治疗也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由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曹克将教授主持,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德嘉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张澍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从新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华伟教授等专家出席并上台共同启动室性心律失常规范化治疗培训项目。

专家主持

随后,医院严激教授、医院徐亚伟教授、哈尔滨医院曲秀芬教授、医院刘同宝教授、医院戴剑教授主持下,*从新教授、曹克将教授、首都医科医院杨新春教授、医院程晓曙教授、南京医院陈明龙教授为大家带来精彩演讲,分享了室性心律失常先进的治疗经验技术和最新的研究进展。

*从新教授作题为《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学术报告

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治疗的难点问题,所有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均有一定程度的负性肌力作用,给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从新教授指出:循证医学对抗心律失常药物(AAD)的评判,要求必须同时具有遏制心律失常、降低心律失常性死亡以及降低总死亡率的作用。相关研究表明,作用于离子通道的AAD对心衰患者均不能改善预后,甚至增加死亡率;胺碘酮虽降低心律失常死亡率,但不能降低总死亡率。因此,西药在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均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参松养心胶囊是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轻中度收缩性心功能不全伴室性早搏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发现参松养心具有以下作用:

(1)改善缺血区微循环,增加心肌灌注保护心肌;

(2)抑制缺血心肌电重构,增加心电活动的稳定性;

(3)改善LVEF,改善心功能分级,降低血浆NT-ProBNP浓度,增加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4)改善微血管内皮细胞结构与功能;

(5)保护心肌细胞及其超微结构,改善心功能;

(6)逆转缺血区交感神经重构。

*从新教授表示,中药在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可以解决西医西药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

曹克将作题为《中国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现状与挑战》主题报告

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曹克将教授表示,目前,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存在一定问题,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本身的局限性,不能根治且存在心脏或心脏外副作用,当然,也存在药物应用不规范、过度使用或联合用药不规范等问题。

目前,β受体阻滞剂虽然能降低死亡率,减少室早的发生,缓解患者的症状,但由于其负性传导反应和负性肌力,长期使用容易出现副反应。参松养心胶囊是唯一被列入《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有效治疗室早的中成药,有效抑制室性早搏(PVC),由于其有提高窦性心率的作用,尤其窦缓合并PVC患者。同时这项循证研究学术成果已刚刚被国外SCI期刊接收。非药物治疗是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方式,装置治疗与导管消融近年来在中国有较大的发展,包括导管消融技术的提升、消融病例和装置(ICD、CRT-D)植入例数的增加,但与欧美一些国家相比,在治疗率和成功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目前,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对药物使用进一步规范、大力推进装置治疗,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推进和经验的进一步积累,我国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例数会进一步增加,成功率会进一步增加,患者会更多获益。

杨新春教授作题为《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主题报告

杨新春教授表示目前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进展体现在治疗理念的更新和老药新用。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颤动需要根据是否存在结构性心脏病、是否伴随症状以及患者基础疾病情况选择治疗药物。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器质性早搏疗效确切,疗效优于美西律,且无西药副作用。

程晓曙教授作题为《室性心律失常植入装置治疗新进展》主题报告

程晓曙教授指出室性心律失常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猝死,早期电复律尤其是ICD是挽救SCD患者的唯一有效措施,是人类控制和征服猝死艰难曲折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

传统经静脉ICD治疗精细、功能完善、循证医学证据丰富,但经静脉导线相关并发症较多,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S-ICD、EV-ICD、ISSD、WCD、DXICD是ICD的新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程晓曙教授简单介绍了几种新型ICD:S-ICD具有皮下植入,无需经静脉即可实现除颤器置入来预防心脏性猝死,根据解剖标志植入整个系统,无需X线透视的优势。EV-ICD是指静脉外ICD,也是S-ICD的一种,该体内系统将导线置于胸骨下纵膈膜外侧,距离心脏较近,可以较低能量起搏或除颤。ISSD是一种新型集成式的ICD,呈线型结构,具有可充电的锂电池和蓝牙通讯功能,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WCD是一种可穿戴的提供短时期体外自动除颤的装置,不需外科手术植入,方便移除,主要用于有心脏性猝死风险,但短期内无ICD植入适应证或有适应证但存在植入禁忌的患者。

总体来看,新型ICD可减少经静脉导线相关并发症风险,但功能有待完善,需要特殊植入技巧,且大多处于研发阶段,目前很难大规模使用。

陈明龙教授作题为《室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治疗》学术报告

导管消融是器质性心脏病和特发性室速等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对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十分重要。陈明龙教授强调标测技术和消融策略是治疗的关键,可以更为准确地寻找到病变部位,以最小范围的损伤达到最大的有效率,标测技术主要包括激动标测、起搏标测、拖带标测、基质标测;心内膜消融是主要的消融策略,此外还包括心外膜消融、外科消融以及冠状动脉内酒精消融等。

特发性室速中流出道受阻成功率大于80%、维拉帕米室速成功率大于95%、多形性室速和室颤成功率为89%。器质性心脏病中心梗后室速随访12个月成功率约为50%~88%,非缺血性心肌病室速、右室心肌病室速复发率较高,与基础疾病密切相关。导管消融并发症主要包括血管损伤(2%)、血栓栓塞(1.3%)以及心包填塞(1%)等。

会议现场

室性心律失常机制复杂,其治疗极具挑战性,室性心律失常规范化治疗培训项目是一个分享治疗技术经验和前沿进展的平台,相信随着项目的深入,将极大推动我国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水平的提升,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来源:严道医声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律动中国室性心律失常规范化治疗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