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想说一下高血压患者一经发现,就应该检查评估的道理。因为有时候一说检查,医院是为了赚钱。
前几天门诊到一位患者,二级高血压,要求医生开个降压药就行,不想做检查。
行不行?当然也行。高血压治疗的第一要义就是把血压降下来。
可是,既然降压就行,医生为什么还要病人做检查呢?
因为需要评估风险,有针对性地选药,综合治疗。发现高血压还要找原因的,这里说的是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血压可以有高低,合并的情况可以不一样,心血管风险也就高低不同。这样,降压治疗、降脂治疗的目标值就会有所不同。全面评估可以根据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确定治疗的目标值,比如,血压降到多少合适,血脂胆固醇降到多少比较好。
现在的一线降压药有五大类,都可以第一时间选用。但是,每一类药降压的作用点有所不同,降压之外的作用也有所不同,检查后可以针对的患者的不同情况来选择药物。
一位高血压患者,也不仅仅就是血压高,还可能合并其他几高,比如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等,治疗时也要兼顾。
说一个病例。
61岁女性,今年2月才发现高血压,到医院就诊开了硝苯地平控制片(拜新同)和阿托伐他汀治疗,血压控制基本正常。因为期间曾经出现手麻,服用甲钴胺有好转,但是想想还是要检查一下,医院了。
测血压/76mmHg,心率68次/分。
那就按照高血压相关的项目检查一下吧(高血压3年没治就造成了心肾损害?发现高血压都该查些什么?)!
一查,还真是发现了问题。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心率58次/分,没什么特殊的。
超声检查,心脏出现了心室肥厚。室间隔13mm,左心室后壁10mm,女性正常应该不超过10mm。这样,室间隔和左室后壁的比值达到了1.3:1,属于非对称肥厚,要考虑肥厚性心肌病。但是考虑医学一元论的原则,尽量用一种病因解释临床现象,还是考虑高血压引起的心室肥厚。
颈动脉硬化了。超声发现颈动脉内中膜不规则增厚,左右侧分别为1.3、1.2mm,超过0.9mm,明显增厚了。虽然没有斑块,也是提示血管这一靶器官损害。
化验结果则显示已经有了肾损害。
尿微量白蛋白增高到86.2mg/L,明显高于20mg/L的标准;就是和尿肌酐比起来,比值也达到了5.6mg/mmol,尿白蛋白确实是高了,这是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表现。这也说明血压高不是一天两天了。
血脂偏高一些,甘油三酯2.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84mmol/L,这还是在吃着阿托伐他汀的情况下。
还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不高,不支持糖尿病诊断,同型半胱氨酸正常,也不需要处理。血尿常规都是正常的,不支持其他疾病了。
这样,患者检查发现了几个问题,高血压引起了心脏、血管和肾脏的靶器官损害;血压、血脂都不达标。因为高血压出现靶器官损害的患者,属于高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要求降到2.6mmol/L,患者不达标;有蛋白尿的患者,血压要控制在/80mmHg以下,患者也不达标,因此需要强化治疗。
调整一下用药。
停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改用氯沙坦钾mg,每日1次。对于心室肥厚、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普利、沙坦这两类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拮抗剂作用更好些。因为从理论上说,这两类药物除了降压之外,可以抑制心肌的肥厚增生改变,医学上叫做“抗心肌重塑”,对改善心肌肥厚、保护心功能有好处。同时,这两类药物可以降低肾脏里肾小球的压力,减少蛋白尿。从实践上说,这两类药物也是经过循证医学研究证实了的。氯沙坦钾,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就是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兼有逆转左心室肥厚和改善蛋白尿作用的药物,mg/日,是一般日剂量50mg加倍,这样除了降压增强之外,逆转左室肥厚、降尿蛋白的作用更好。
患者已经口服阿托伐他汀,血脂仍然偏高,追问患者,平时服药不够规律。嘱咐患者按照每日20mg的剂量、规律服药1个月后复查。
高血压是起病隐匿的疾病,当发现时,不知道血压已经高了多久了。所以发现了高血压就要检查评估,为的是全面评估病情、心血管病风险,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在降压的同时更好地兼顾脏器保护和降低心血管风险。
(版权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