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题目下方执兽网络学苑,一键
1、敌百虫:传统上常用它进行猪驱虫、效果好、但易中*、有一定的健胃作用;
2、左旋咪唑:主要驱线虫,较安全;
3、丙流苯咪唑:对线虫,绦虫,吸虫均有较好效果,也较安全;
4、阿维菌素:新型驱虫药、对线虫、绦虫、吸虫及皮肤寄生虫疥癣也有较好效果,但*性较大,易造成母猪流产;
5、伊维菌素:*性小;对各种虫体都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6、双甲脒:对皮肤疥癣效果较好、价格便宜;
7、嗅氢菊酯:对皮肤疥癣效果较好、用量30-PPM。二、繁殖用药:
1、乙烯雌酚:用于母猪催情和分娩时开张子宫颈口;
2、三合激素:用于母猪催情;
3、*体酮:用于母猪的保胎,安胎;
4、雄激素:包括甲基睾丸酮,丙酸睾酮,苯丙酸若龙,去氢甲基睾丸素等,该类激素除了提高公猪XY之外,对僵猪的康复也有一定的作用;
5、孕马血清:母猪的催情和助情作用,使用时往往与氯前列烯醇配合使用,但要注意,肌注后1-2小时内易过敏;
6、促排卵药物:包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排卵2号、3号等;配种后肌注,会使每胎产仔数增加2-3只;
7、子宫收缩药:包括催产素,麦角、氯前列烯醇;
8、氯前列腺素:有催情、催产、同期分娩等功效。三、其它常用化药:
1、阿托品:具有解*及缓解胃肠蠕动,特别是严重拉稀时,配合抗生素用有很好效果;
2、新斯的明:促进胃肠蠕动,起着健胃,帮助消化作用,作用与阿托品恰恰相反;
3、肾上腺素:抗过敏,抗休克作用;对疫苗过敏要立即肌注进行解救,同时对喘气,咳嗽很严重的病猪也可肌注进行解救;
4、氨基比林,安乃近,安痛定:这三种药属于同一类药,起着解热镇痛作用,临床上常用安乃近配合青霉素治疗一般性不吃料的猪,但要注意,对怀孕母猪使用的剂量不能过大,否则会导致流产;
5、安钠加,樟脑:强心药;
6、VB1,VB12针:健胃、补体;对一般无体温变化的猪,配合用药;
7、氨茶碱:平喘、舒张支气管、对喘气,咳嗽猪能迅速平喘;
8、地塞米松:抗炎、抗*,配合青霉素和安痛定使用、但会导致母猪流产和泌乳减少;
9、止血敏,VK3,安洛血:止血针;
10、速尿:对水肿病的治疗配合用药;
11、大*,硫酸钠,硫酸镁:均为泻药。四、常见病的治疗方案:
1、喘气、咳嗽:口服泰乐菌素,配合北里霉素,肌注普杀平+地米或林可+地米;
2、拉稀:口服磺胺二甲氧嘧啶和氟哌酸,肌注阿托品+痢菌净;
3、发烧:第一针青霉素+地米+安乃近,第二针用普杀平或海达,第三针用磺胺-5-甲氧嘧啶钠;
4、无发烧不吃料:青霉素+安乃近+VB1+VB12;
5、脚病:局部处理,安痛定+青霉素;
6、便秘:口服泻药,青菜,同时配合灌肠,肌注新斯的明等药物;
7、不发情:肌注催情药,如PG,氯前列烯醇,孕马血清等;
8、同期分娩:对到预产期的母猪,可注射氯前列烯醇1-2支;一般12小时内分娩;
9、耳朵发红发紫:可肌注磺胺-5-甲氧或卡那和青霉素;此外配合肌注VC针。青霉素、生理盐水、葡萄糖水您用对了吗?一、5%葡萄糖与10%葡萄糖的区别及应用
5%葡萄糖与10%葡萄糖只是浓度不同,前者的渗透压更接近于血液,而10%葡萄糖液的渗透压则高于血液,因此,有一定利尿作用。当进食少,出现低血糖现象,甚至伴有酮症(尿中出现酮体),输液时应以10%葡萄糖液为首选。
临床治疗为病人大量补液时,若忽视补液的浓度,将会使液体内水分的调节发生紊乱及细胞的变形和破坏。临床上大量补液用的0.9%的生理盐水和5%的葡萄糖溶液,对血浆(或细胞内外液)是等渗溶液,因而红细胞不会变形破坏,仍保持其正常生理功能。二、抗生素是用哪种液体配,是生理盐水还是葡萄糖水,哪种好还是没什么区别?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盐水和糖水有什么不同。在制剂中,葡萄糖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入盐酸,成品溶液pH多为3左右,而生理盐水稍高,一般为4~5。
用盐水还是用糖水,一方面考虑药物的稳定性,因大多抗生素在酸性环境下会分解,导致药物失效甚至是致敏源增多。另一方面,则是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下面我们就从这两方面来谈谈盐和糖。
1、根据患畜的具体情况而定
1.1根据患畜的原发病及其并发症
如果患畜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应减少盐水的摄入,用葡萄糖水以减轻心脏负担。如果患畜有糖尿病但心肾功能尚可,可以用盐水,如用糖时可加胰岛素兑调。如患畜肾功能不全,要减少钠水的摄入,减轻钠水潴留。
1.2根据患畜的化验结果
电解质结果:看是否有低钠血症,则给予盐水,反之用糖。
根据心肌酶等评测心功能,据此来决定盐糖的选择。
选盐水还是糖水首先要想到盐水主要用于电解质的调节而糖主要作为能量。
2、根据抗生素的稳定性
β-内酰胺类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易使β-内酰胺环开环,失去抗菌活性,故应选盐水做溶媒。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碱性条件下抗菌效能比酸性条件下可增强10多倍(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故建议选盐做溶媒,或在溶媒中加入碳酸氢钠提高pH值。青霉素类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使之分解加速,应用时最好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溶解青霉素类。溶于葡萄糖液(pH=3.5~5.5)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青霉素类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极快。因此,严禁将碱性药液(碳酸氢钠、氨茶碱等)与其配伍。合成类抗生素如甲硝唑等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定性,5%的葡萄糖溶液比生理盐水形状更稳定。
注:β-内酰胺类包括所有青霉素和头孢类,如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氨苄,头孢呋新,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头孢他啶等大环内脂类包括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吉他霉素、克拉菌素、阿奇霉素等。 三、青霉素钾与青霉素钠的用法
青霉素是化合物,所以要么和钾离子结合要么和钠离子结合,青霉素钾溶解迅速,但是严禁静脉推注,肌肉注射很痛,青霉素钠可以静脉推注但是溶解困难,一般临床上根据病情使用,可能引起水肿的疾病用青霉素钾,比如肾功能不好的或者有脑水肿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的用青霉素钠,如果高钾血症在药物相互作用上。
青霉素钠与消胆胺合用时,可降低青霉素钠的吸收。可能的机制是青霉素被消胆胺结合。与降胆宁合用时,青霉素钠的血浆水平降低78%-79%,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减少75%-85%。与氨甲蝶呤合用时,由于相互竞争肾小管分泌,可使氨甲蝶呤的肾脏清除率降低,增加氨甲蝶呤*性而青霉素钾则不会有这些情况。
养猪用药的基本知识
药物是用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促进生长发育的物质。疾病防治的好坏是养猪生产成败的关键。为了正确的使用药物,达到防治猪病与提高饲养水平和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必须掌握养猪科学用药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ppm
这是过去常用的计量单位,现已废除,现写成1×10-6。但报刊文章时有出现,在此进行简单解释。
ppm用于表示混饲或混饮群体给药时的给药浓度。1ppm即百万分之一的浓度比例,相当于1吨饲料或0升水中含有1克的药物(纯品),也表示1千克饲料或1升水含有1毫克药物(纯品)。
举例说明:有资料报道,为防止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引起的继发感染,可在仔猪断奶后的饲料中添加泰妙菌素(枝原净)ppm+金霉素ppm,连喂2周。这表明,每吨饲料中要加纯品的泰妙菌素克和纯品金霉素克。但在添加剂量上还要考虑药物的有效含量是多少?如果泰妙菌素预混剂浓度为80%,饲料级的金霉素预混剂含量为15%,那么,80%泰妙菌素预混剂的每吨饲料添加量应为克÷80%=克,15%金霉素预混剂的每吨饲料添加量应为克÷15%=克,最后的结论是每吨饲料中应添加80%泰妙菌预混剂克和15%金霉素预混剂克。
2、药物的剂量单位有哪些固体、半固体剂型药物常用剂量单位有:千克(kg)、克(g)、毫克(mg)、微克(ug),1千克=0克,1克=0毫克,1毫克=0微克。
液体剂型药物的常用剂量单位有:升(L)、毫升(ml)、1升=0毫升。
一些抗生素、激素、维生素等药物常用“单位(U)”“国际单位(IU)”来表示。抗生素多用国际单位表示,有时也以微克、毫克等重量单位表示。如青霉素G,1单位=0.6微克青霉素钠纯结晶粉,或0.微克钾盐,80万青霉素钠应为0.48克;1克链霉素或1克庆大霉素=万单位,1毫克=0单位。
3、药物的含量怎样表示
用比号“:”表示药物剂量与净含量的关系。例如:某生产厂家出品的卡那霉素注射液规格标明10m1∶1.0,表示10毫升药液中含净药量为1.0克。1克=0毫克,每毫升含毫克(mg)。
4、怎样计算个体给药剂量
当个别猪只发病要用药物治疗时,首先要看明白使用说明书是怎样规定的。如果已标明每公斤体重注射多少毫升,那好办,就照此执行。但有时只标明每公斤体重多少毫克,那就要进行换算。
剂量用药量=猪的体重(kg)×剂量率(mg/kg)/制剂单位标示量(mg/ml、mg/片、mg/g)
举例:如10ml∶1.0的卡那霉素注射液,标明肌注一次量为每kg体重15毫克,试问:10kg体重的猪应注射多少毫升?换算方法:首先应明确10ml∶1.0即10毫升含卡那霉素1克,1克=0毫克,每毫升含mg,再计算10kg体重需多少毫克。
用药量=10kg×15mg/kg/制剂单位标示量(mg/ml、mg/片、mg/g)得知10kg体重的猪每次应肌注1.5毫升。
5、使用说明书上没标明每千克体重用量是多少怎么办
凡未标明每千克体重用量是多少毫升或多少毫克的,通常指的是50千克标准体重的猪的用量,可以除以50,换算出每千克体重的大体用量。如0.1%肾上腺素注射液常用来抢救严重过敏疾病。
官方《兽药使用指南》一书中或生产厂家在《用法与用量》一栏中标明,皮下注射:一次量猪0.2毫升~1.0毫升,就是指50千克体重的猪的用量,其他体重的猪可依次换算出大体用量。如兽医临床上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安乃近注射液厂家是这样标示的:规格:10ml∶3.0g,用法与用量:肌注,一次量猪1g~3g。就是指50千克重的猪一次可肌注3.3ml~10ml,其他体重的猪可依此推算出用量。
6、猪与人用药量有何关系
可以参考如下推算方法,猪指50千克标准体重的猪,一般说来,50千克的猪的用药量是成人的2倍。人每千克体重用量乘以2,就可推算出猪每千克体重的大体用量。
7、不同投药途径的用药比例如何掌握
假设内服为1,那么皮下或肌肉注射可为1/3~1/2,静脉注射1/4,气管注射为1/4。
8、饮水给药与拌料给药的关系是什么
一般说来,饮水加药量是拌料给药量的1/2即可。因为饮水量大约是采食量的2倍左右。1、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2、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
3、增生:实质细胞的增多称为增生,增生可导致组织、器官的增大。细胞增生也常伴发细胞肥大。
4、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是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的蓄积,并伴有功能下降。
5、细胞水肿:是细胞轻度损伤后常发生的早期病变,好发于肝、心、肾等实质细胞的胞浆。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是缺氧、感染和中*。去除病因后,水肿的细胞可恢复正常。
6、脂肪变:细胞浆内甘油三酯(或中性脂肪)的蓄积称为脂肪变或脂肪变性。起因于营养障碍、感染、中*和缺氧等。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纤维和肾小管上皮。
7、粘液样变性:是指间质内有粘多糖(透明脂酸等)和蛋白质的蓄积。常见于间叶组织肿瘤、风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营养不良时的骨髓和脂肪组织等。镜下:间质疏松,有多突起的星芒状纤维细胞散在于灰蓝色粘液样的基质中。
8、坏死:是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细胞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细胞膜、细胞器膜等)崩解、结构自溶(坏死细胞被自身的溶酶体酶消化)并引发急性炎症反应。
9、凝固性坏死:坏死的细胞的蛋白质凝固,还常保持其轮廓残影。这可能是由于死死局部的酸中*使坏死细胞的结构蛋白和酶蛋白变性,封闭了蛋白质的溶解过程。凝固性坏死好发于心肌、肝、脾、肾等。
10、干酪性坏死:是彻底的凝固性坏死,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镜下:不见坏死部位原有组织结构的残影,甚至不见核碎屑,肉眼观:坏死呈白色或微*,细腻,形似奶酪,因而得名。
11、纤维素性样坏死:曾称为纤维素样变性。发生于结缔组织和血管壁,是变态反应性结缔组织病(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和急进性高血压的特征性病变。镜下,坏死组织成细丝、颗粒状的红染的纤维素(纤维蛋白)样,聚集成片块。纤维素样坏死物质可能是肿胀、崩解的胶原纤维(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引发),或是沉积于结缔组织中的免疫球蛋白,也可能是由血液中渗出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的纤维素。
12、糜烂:皮肤、粘膜处的浅表性坏死性缺损称为糜烂。较深的坏死性缺损称为溃疡。二、按病猪的热型曲线(热型曲线是指每日两次测得的病猪体温数值的连线)将体温分为1、稽留热:即高热持续数天不降,且昼夜体温温差在1℃以内。这是致热原在体内持续存在并不断刺激体温调节中枢的结果。常见于猪瘟、丹*、流感、大叶性肺炎、猪急性痢疾、急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等。
2、弛张热:即昼夜体温变化超过1℃,但不降至正常体温的状态。常见于小叶性肺炎、胸膜炎、灶性化脓性疾病、急性猪肺疫、猪丹*及许多败血症。
3、间歇热:即病猪的发热期和无热期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发热持续期或间歇期的长短不等,随致热物质进入血液,作用于神经中枢的时期和持续时间而变化。发热时表现出恶寒、战栗、多汗等症状,进入间歇期则症状消失。常见于血孢子虫病、支气管炎及化脓性局灶性感染、败血型链球菌及局部化脓性疾病。
4、不定型热:即发热持续时间不定,体温变动无规律,体温曲线不规则。常见于许多非典型疾病,多见于非典型猪瘟及其它典型传染病。三、药理学常见的名词解释
1、药物: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
2、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3、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4、副作用:由于药物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做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称为副作用。
5、*性反应:指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6、变态反应:即过敏反应。常见于过敏体质病人,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用药理性拮抗药解救无效。反应的严重程度差异很大且与剂量无关。
7、效价强度:指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8、半数有效量:指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剂量。
9、半数致死量:指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死亡时的药物剂量。 四、临床免疫学名词解释
1、抗体:是机体在抗原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的具有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它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2、佐剂:为了促进抗体的产生,可在注射抗原的同时,加入一种辅助剂,这种辅助剂称为佐剂,应用最多的福氏佐剂,是由石腊油、羊毛脂和卡介苗混合而成。
3、免疫系统:由主宰或执行机体免疫功能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所组成的一个系统称为免疫系统。它是机体免疫机制发生的物质基础。
4、免疫活性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淋巴细胞,其中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称为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或称免疫活性细胞(ICC),即T细胞和B细胞。
5、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免疫应答的过程可以人为地分成三个阶段:抗原识别阶段、淋巴细胞活化阶段、抗原清除阶段。
6、抗原处理:是指辅佐细胞将天然抗原转变为可被TH细胞识别形式的过程,它包括抗原变性、降解和修饰等。
7、干扰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具有广泛的抗病*、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可溶性糖蛋白。
8、自身耐受:又称自然耐受,即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宿主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产生免疫应答。
9、获得性耐受:是由于人工给予非己抗原诱导而形成的耐受。
10、自身免疫: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宿主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产生免疫应答,这种现象称为身免疫耐受。当某种原因使自身免疫耐受性削弱或破坏时,免疫系统就会对自身成分产生免疫应答,这种现象称为自身免疫。
11、变态反应:由免疫炎症或其他免疫应答机制所致的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称为变态反应,也叫超敏反应。
12、抗原:指能够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相应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13、免疫原性:是指抗原分子能诱导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14、反应原性:是指抗原分子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
15、抗原决定簇:抗原物质表面的能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16、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泛指所有参加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身,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其它抗原提呈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和红细胞等。
17、干扰素:因其具有干扰病*感染和复制的能力而命名,根据来源和理化性质的差异可分为IFN-α、IFN-γ、IFN-β三类。IFN-α和IFN-β主要由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统称为I型干扰素,通常由病*感染诱导产生IFN-γ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和NK细产生,称为Ⅱ型干扰素,通常由抗原与有丝分裂原诱导产生。干扰素具有抗病*、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18、免疫粘附:是指细菌或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结合C3b/C4b后,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的红细胞和血小板结合,形成较大的聚合物的现象。大分子聚合物易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清除,对机体有益。
19、免疫球蛋白: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液和某些外分泌液中,也可作为抗原识别受体存在于B细胞表面。
内容源自网络
知识,因分享才有价值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