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杜*保写的病历本,各种“生僻”的学术词汇映入眼帘:“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儿童直立性高血压”……这些难懂的术语,在上世纪90年代,还未曾出现,那时全国儿童晕厥基础疾病的诊断率仅为8%。“晕厥是儿童时期的常见急症,大概15%至20%的学龄期至青春期儿童至少经历过一次晕厥。晕厥的经历对患儿身心造成伤害,部分患儿甚至有猝死风险。”杜*保解释说。而规范儿童晕厥诊治、不断提高诊治水平,也成为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杜*保为患儿看病
如今,医院儿童晕厥门诊每年要接诊大量的小患者,杜*保带领团队成功将我国儿童晕厥的诊断率提升至80%。
从8%到80%,他倾注了30余年心血——
带领团队在国内外首次发现儿童功能性心血管疾病新的基础疾病;率先提出儿童晕厥及其相关疾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创建国内首家儿童晕厥诊治门诊,带领我国儿童晕厥临床研究与诊治跻身世界领先行列;主持制定国际儿童晕厥诊治指南,以及10余部国内儿童心血管疾病临床指南;开创含硫气体信号分子研究新领域,推动气体信号分子调控理论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理论的发展……由他主持的国家级以及部委级科研项目已达50余项。
基于这些研究,他开创的诊断技术体系为中国儿童乃至世界儿童的晕厥找到了简单经济、适宜推广的诊治路线。
初心启程
西安门大街1号院,医院的一栋三层小楼里,一间摆满书籍的办公室,是杜*保工作学习的一方空间。书柜上,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学术奖励奖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揭示了他“重量级”学者的身份。
杜*保为患儿进行诊断
而站在记者面前的杜*保,身着白大褂、笑容谦和,没有一点儿大专家的架子。“医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还包含着人文的因素。”杜*保说起话来慢条斯理,不疾不徐,缓缓道出自己从医的初心,“上学的时候理科成绩好,最感兴趣的就是医学,就想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人们解除病痛。”年夏天,杜*保顺利入读北京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从此踏上了学医路。
从基础学科到临床学科,从本科到考取医院儿科临床研究生,再到博士,杜*保潜心投入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有什么学习妙招?杜*保谦虚地笑了:“就是特别感兴趣,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为了能多了解一些医学知识,他常常将睡觉的时间用来看书,“困了就读英文文章,立马就不困了。”杜*保说,爱读英文的习惯,为医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开阔了视野,他也越学越有兴趣。
“其实在儿科工作很辛苦,责任也是最重的,孩子是一家人的宝,很多时候小朋友说不清自己哪里难受,全靠医生的观察,和他们相处既要耐心、细心,还要有热心。”回首当年,杜*保很是感慨,但正是在儿科临床实践的经历,让他获益匪浅,“我越来越感到医生这份职业的价值。”
一个小患者的到来,影响了他之后30余年的从医生涯。
这是一名10岁的小女孩,“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白白净净的,特别安静、听话。”杜*保注意到,孩子鼻子里塞着小棉球。“我们孩子身体弱,爱发烧感冒,总是流鼻血,还晕倒过两三次……”听了家长的描述,杜*保不由得心头一紧,“会不会是白血病……”
不幸的是,经过系统的身体检查,杜*保和同事发现,女孩不仅患上了急性白血病,而且已经出现肝脾肿大等症状。在医院接受化疗等一系列治疗后,小女孩的症状逐渐缓解。出院时,小女孩向杜*保等道了别,并约定每年都要回来看看。
此后每年春节,小女孩都会捧着一束鲜花来到杜*保的办公室。见到小女孩健健康康的,杜*保也特别高兴,“看到她在经历了这么重的病之后,一年一年地长大,越来越懂事,我特别欣慰,从她身上感受到生命和医学的力量。”
杜*保每年都盼望着再见到小女孩,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小女孩都如期带着喜悦的心情来看望叔叔阿姨;然而造化弄人,“第五年的春节,我们再也没有盼来她的笑脸。”杜*保说着,沉默了片刻,“那段时间心情特别沉重,虽然白血病到今天为止仍然没有很好的根治方法,但如此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凋零,让我第一次产生了一种无力感。”
与白血病类似,当时国内儿科领域,特别是在儿科心血管疾病领域,有很多“痛点病症”——小儿肺动脉高压、晕厥、儿童高血压、心肌病……面对这些病症,医生们往往找不到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么多“未解”的病,到底该怎么治?杜*保意识到,现有的医学发展仍有局限,要想真正治好孩子们的“疑难杂症”,就必须搞清疾病的发生机制,进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式。
在临床博士研究生培训的那段时间里,杜*保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儿童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治疗,他也凭借这一研究顺利取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成为了医院儿科的一名“小大夫”。毕业当年,他就申请并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由此正式开启了他主持的第一项国家级课题——针对儿科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
潜心寻“源”
年博士毕业后,杜*保一边出门诊、查病房,一边挤出时间,进行科学研究。科研嗅觉敏锐的他,随着研究不断深入,